股东

    “江总,说到这个,里面还真有一段故事,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管卫东说道。

    “别卖关子,赶紧麻利的说。”

    “刚才也说了,三井住友银行的前身之一就是住友银行。如果说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警醒了欧美金融界,那么,住友银行在期铜上的巨大损失给亚洲带来的震撼绝不亚于巴林这枚重磅炸弹。”管卫东开始给江辉这只金融小白介绍业内的一些故事。

    “在岛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上个世纪80年代,岛国对铜等基本金属的需求殷切。从事铜贸易的住友商社在期铜交易上也有很大影响力,其首席交易员滨中泰男控制着全球铜交易量的5%。然而,正是这个期铜大鳄,在1996年5月31日起的短短34个交易日里亏损了40亿美元。”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岛国经济逐渐走向衰退,对基本金属的需求明显放缓,而此时滨中泰男手中却持有大量多头头寸。于是,滨中泰男拉高现货价格,从而带动期价,对空头形成挤压,希望逼迫空头止损离场来达到令自己全身而退的目的。

    索罗斯在深刻洞察了供需的基本面之后,联合了一家欧洲的大型基金及加拿大的矿业大王猛烈抛空,与住友展开了一场多空大战。”

    “自1996年5月31日起的34个交易日,期铜的价格由2712美元跌到1740美元,住友商社亏损26亿美元,此后因恐慌导致的大量抛盘把这一损失进一步扩大到40亿美元。由于该事件影响,期铜指数进一步下跌,受住友银行事件影响倒闭的公司不计其数。”

    “4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把三井住友银行推上了风口浪尖,业界纷纷指责其过于孤注一掷的投机行为。

    尤其是在期铜交易中盲目自大,不考虑市场规律,妄图操纵全球铜市场。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导致全球铜市场一度低迷。”

    “这个事件之后,住友银行就开始进入了低谷期,一直到现在也没有缓过来,虽然合并后的三井住友银行的规模更大了,但是在次贷危机之中,他们也继续更多的现金来维持自身不受危机冲击或者抵抗住危机冲击。”唐文章说着自己的观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