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第一期

    但是广播电视长期施行采、编、播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节目由自己生产自己播出,缺乏竞争机制,创新能力匮乏,编播人员队伍繁杂臃肿,个别员工甚至一年就只搞几个节目或办一台晚会,这种制播合一、吃大锅饭式的运行机制严重限制了节目的发展和资源配置,造成了电台电视台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也开始了一些所谓“制播分离”的尝试。

    由于翻译的原因,有人将“制播分离”理解为将电视制作机构和播出机构相剥离,认为电视台只管播出,而不制作节目,节目全部交由社会上的公司制作——这样的理解是有失偏颇的。

    事实上,英美等国的节目制作公司与节目的播出机构很多时候也是有着隶属关系的。如英国ITC在全国的15家dú • lì 制片公司都是由ITC投资建立的。

    美国的节目制作公司中也都有各个节目公司一定数量的股份。因此,dú • lì 制片制度首先在资本上就不是dú • lì 的,而“节目制作多样化”的提法更能够正确反映“制播分离”的原意。

    从电视节目生产的特点上看,电视节目属于不可以大批量生产的,而是有针对性的、依靠人的脑力劳动和协作劳动来完成的。

    电视节目的完成是一个小组共同努力的结果,但绝非个人力量的简单叠加。

    这不像生产一辆车、一台电脑,可以有图纸对照,电视节目反映的是变动的世界,在节目的创作过程中,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相当多。

    这意味着它不能进行“流水线”式的组装生产,也不能采取一般企业的生产管理制度,而只能采用被实践证明有效的“电视制片人制”。

    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光辉影视的《天朝好声音》一直和各大电视台取不到一致意见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了。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双方认知的差异,习惯了制播合一的电视台,绝对不为认为花费一个亿,甚至几个亿引进一部综艺节目是一个好的选择。

    有这么多钱,还不如自己投资拍摄几个节目呢。

    同样的,作为制作方的光辉影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自然不愿意贱卖节目。

    最终,《天朝好声音》走了一条和《舌尖上的天朝》一样的路,由土豆网首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