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我插一句话,预告片是沟通观众和电影之间的桥梁。对于判断和寻找消费目标的观众来说,预告片是最重要的营销物料之一。

    毕竟电影是一种先付费后消费的产品,观众对于自己消费预期值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观众的消费预期值,是由影片的各种营销活动来主导的。这么多年了,我发现在各种各样的营销活动之中,预告片对观众的影响力是最大的,甚至可以说,观众对于一部影片的判断,八成来自于预告片。

    所以我希望大家充分的分析这段哥伦比亚公司提供的预告片,看看需要做哪些调整,以最大程度的迎合天朝消费者的喜好”,何玲说道。

    预告片这个概念说到起源还是要从电影工业发达的好莱坞说起。

    电影诞生的初期,当然是没有预告片的。在电影渐渐进化成为一门艺术后,观众会根据影片导演,演员或题材等因素来选择是否观看,这也让电影宣传面临新的课题。

    于是电影公司开始在影片结束后让放映员再播放一段介绍新片的内容,起初都是采用幻灯片的形式,有些介绍连图片都没有,只有介绍字幕。

    最早的预告片出现在1912年,当时正上映一部探险系列片,片末女主角凯瑟琳被丢进了狮子洞,接着银幕上出现字幕:“她能从狮口逃生吗?请关注新片,下周上映!”

    这些片段制作粗糙,能否引起观众的兴趣也是未知数,但这却是预告片的雏形。当时的预告片短片都是在影片结束后播放,预告片也因此得名为Trailer,意为拖车,形象的说明了当时预告片的地位。

    时至今日,预告片的历史也接近百年,经过漫长的发展,从最先的幻灯片模式,到1939年由《乱世佳人》开创的搭配背景音乐的翻相册,越来越多的现代元素被添加到预告片当中。

    制片商们也开始重视起这块沃土,1916年,派拉蒙公司首先成立了专门负责发行预告片的部门,制作则由摄制组负责。1919年预告片制作部成立,专门剪辑新片前瞻片段,此后类似部门相继在各个公司成立。

    今天光辉影视准备播放的预告片,就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预告片制作部精心准备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