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答辩

    江辉在写论文的时候就已经考虑过这篇论文可能会带来的影响,里面的内容也是充分斟酌过的。

    回答起陈教授的问题,自然是理直气壮!

    “行,小江,我信你。今天我们就让那帮雷达专家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天才”。

    “谢谢陈教授的信任,不过天才就不敢当了”。

    “有什么不敢当的?虽然你的论文我看不大懂,但是从这架势来看,绝对不简单”。

    江辉的论文,把十年后的量产技术以及开发中的技术拿过来,能简单才怪了。

    ……

    答辩现场,江辉看着那一溜的老专家、老教授,以及坐在第二排旁听的何院长、陈教授,开始了自己的答辩。

    江辉先是简单的再次介绍了一下论文的内容,台下的专家们虽然都不知道看过几遍,不过还是很认真的听着江辉讲解着。

    虽然有专家对这篇论文是否出自江辉之后尚有疑问,但是没有人会否认这篇论文的价值。

    换句话说,即使论文不是江辉自己写的,能搞到这么高质量的论文的江辉,也是具备非常大的价值的。

    当然,江辉讲解说明自己的论文,那只是开胃菜,重点是落在答辩上。

    “江辉同学,我想问一下,你作为一名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怎么会想到去研究雷达呢?”。

    进入答辩环节之后,葛院士首先开始提问。

    不过,葛院士倒也没有一上来就发难,而是先问了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又不是那么难回答的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一下在座各位专家,有谁知道光辉无人机?有谁用过光辉无人机的产品?”。

    江辉没有直接回答葛院士的问题,而是反过来抛出了一个问题,让答辩的话语权慢慢的转移到自己手中。

    “你说的是深市的光辉无人机吧?我们学院买过一台用以研究”,帝都航空航天大学的周伟教授说道。

    “他们的第一款无人机是我主持开发的,里面设计无线电传播与控制、信号接收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都是我自己自学的,那也是喔首次开始接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的内容……”,江辉开始“说明”自己为什么会雷达技术。

    虽然江辉的解释让人觉得很牵强,但是也找不到什么毛病。

    只要不能证明论文是造假的,专家组就得捏着鼻子接受江辉的这种“学习过程”的说明。

    总不能因为自己不是天才,就否认天才的存在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