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酋慑属方为胜

    “阵亡一百五,一百多人重伤,也就是说一共要有将近三百人的孙氏,我这次一共带了四千人来,这损失也不算小了,但却好过预期。”杨宋点点头,对于这些伤损明显早有准备,因此并不显得太过意外和悲伤,“毕竟这次也是运气,鲜卑人驱赶百姓,固然是丧心病狂,却也白白将自己骑兵的优势给扼杀了大半,毕竟跑不起来的骑兵,战力至少衰减五成。”

    王牛也点点头。

    杨宋跟着又道:“太守在派我过来之前,就特地交代过,但凡阵亡之人,皆要问清姓名和出身来历,列出名单,重伤无法上阵者同之,你迅速交代下去,让各个队主了解清楚自己的队损,另外,鲜卑人那边也得弄清楚,杀了多少,俘虏多少,这些俘虏太守也都有用处。”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已经走出了林子,看到了坐于马上的弟弟杨元,后者正翻身下马,并且朝他走来。

    趁着这个间隙,王牛又道:“还有一件事,想要告诉将军,就是我那同乡姜喜,这次立功不小,那个鲜卑头领能抓住,就是因为姜喜先赏了他,除此之外,他还俘虏了鲜卑的另外一个头领。”

    “太守也说过了,有功就有赏赐,你同乡的功绩不会被埋没,其他人亦然,都记下来吧。”杨宋看着他点了点头,随后便来到了杨元的身边。

    杨元的一个眼神落在王牛身上,后者顿时心领神会,低头告退。

    等人一走,杨元便道:“兄长,如今这支兵马,是你在带领,那无论是奖惩,都是令出自你身上,何必事事都要提及太守?”

    杨宋却道:“但此次无论围城,亦或是这些名单、奖惩之事,都是太守交代的,我不过是执行之人。”

    杨元摇摇头道:“相信我,兄长,你如果事事皆以太守之言为之,未来可未必有人会记得你的名号,而且这恐怕也不是太守所希望的。”

    “这些事,还是留待以后再说吧。”杨宋说着说着,又看了看杨元身后,已经基本平息下来的战场,露出了兴奋之色,“如何,你我兄弟这也算是第一次领军出征,便得此大胜,击破胡人一部,又俘虏众多,还解了城池之难,想必放到家中,也很少有人能比吧。”

    说到了这个,连杨元都不由笑了起来,露出了一点得意之色:“此言不虚,而且我奉命出击,并非只为解这当城之围,还了解了北边的一些情况,探查了不少地方,略有收获,已经写成书信,寄给太守了。”

    “不错,可不能忘了,这次的战事,其实是太守运筹帷幄,”杨宋说话的时候,忍不住朝着南边看去,“只可惜,这次暗度陈仓,本还想隐瞒局势,把匈奴人引诱出来,却一直到现在都未能成功,看着百姓被逼攻城,我还是忍不住下令出手了,不知事后会不会被追究。”

    杨元则道:“战场之上,局面瞬息万变,哪里有万全之策,太守所令也只是方针,让你我见机行事罢了,况且你有此大胜,太守只会表彰,怎么会追责?”

    兄弟二人正在说着,忽然又一名武丁过来通报,说是那县城里出来好些个人,要见他们。

    “吴广书这心里还算有点数,等会看他怎么说,之前连太守派来巡查的人都给关起来了,那可是嚣张的很。”杨宋点点头,随后似笑非笑的和杨元说着。

    杨元便道:“这等人,畏威而不怀德,不能以柔收拢,那就只能以威压而折服,这也是太守出兵的目的之一,沙场得胜,这官场也得取胜。”

    杨宋和其弟边走边说:“不错,可惜这打仗实在是太耗费钱财了,不然我定要向太守请缨,把那汪荃也给擒来。”

    杨元摇头道:“你这话就不对了,汪荃怎么也是代郡的屏障,他镇守在北边,可以省去很多麻烦,岂能擒拿?再说了,听兄长这话,莫非是打仗打上瘾了?你若是有心为武将,那家中必然不同意,说不得父亲立刻就要让人召你回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