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相须,阴阳位序

    方圆图纸,其实就是涉及图。

    公输化二人家有二十一张图,陈止并不看重,既然是家传的,那就是过去的,相对现在来说,在很多地方必然有落后的地方,尤其是陈止的脑子里还记着更多的东西,不过对方原因将这话敞开了说,无疑是在表明态度,表明愿意效忠的意思,也说明他们比寻常的工匠,多了设计思维。

    陈止更看重的,就是这两个人的态度,以及他们的基础功底。

    “如此看来,两位都是能匠,”陈止说着,看着两人,“很快,就需要两位开始进行工作,只要你们能让我满意,我自然不吝赏赐,乃至让你们脱身奴籍,也不是问题。”

    二人一听,却道:“我等二人,也不求脱籍,只是能吃饱穿暖就够了。”

    陈止闻言一愣,旋即明白过来。

    这个时候,还有很多原本的平民百姓,主动投奔世家大族,愿意做大族的佃农,乃至奴仆,为的就是有个保障,因为新汉的律法,真正保障的,还是地主、世家的利益,不光是他们士人子弟有特权,连他们的土地、奴仆也有政策。

    这种情况下,肯定有不少人主动卖身的,顺便将自家土地挂靠上去,这也是土地兼并的重要途径之一。

    公输化两人拒绝陈止之意,很有可能就是出于这个原因,但也有担心陈止是出言试探的可能。

    陈止虽然对两人的装扮感到以为,却没有忘记,在他们背后还藏着一个可能颇为庞大的组织。

    于是他话锋一转,就道:“那好,你们不愿也好,总之我会给你们好处,代郡这边多荒芜,但也有不少沃土,你只要能好好做,到时候田地、屋舍,都可赏赐。”

    这次两人总算是露出了欣喜之色,对于当世之人而言,土地永远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哪怕是匠户也不例外。

    欣喜过后,陈止又询问了些许细节,但都是运用工具的方法,两人一一回答,那起初还有些拘谨的孟黎,也渐渐放开了,开口回答了些许问题,慢慢意识到陈止是懂行的,越发露出了敬畏表情。

    最后,陈止点头笑道:“两位之学,堪称扎实,尤其是对圆正之具的运用,只是听你们二人诉说,就知深得其味,规者,正圆之器;矩者,正方之器,得此二者之精髓,方可为器,有你们相助,我可以放心。”

    这算是认可了两人的能耐。

    公输化、孟黎忍不住松了一口气,彻底放下心来,他们此来,其实也有压力,自从贼被破,落入陈家为奴后,也过了几年,两人正值壮年,又有手艺,也都娶妻生子了,算是成家立业,这个时候突然要北上,心里当然担忧。

    他们作为仆从家丁之流,这一走,老婆孩子留在家中,难免让人担心,但只有自己站稳脚跟,才能让家人也受到惠及。

    随后,二人与陈止又说了一会,孟黎忍不住感慨道:“若是老师还在,听得老爷您的这番话,定会欣喜。”

    “老师?”陈止不由问道:“你们口中的这位老师,莫非已经……”

    孟黎赶紧说道:“我的老师,就是公输兄弟的叔父,在南方耕作,我听老爷您的说法,就和老师很像,老师就时常提及工具,很是重视这些,当初让我等画圆方的时候,更是格外严厉!”

    陈止点点头,看向公输化。

    后者心知其意,便就说道:“我那叔父和我等不同,乃是大户人家,读过很多的书,我们所学,不过皮毛,他教导我等的时候,时常会说‘规者所以规圆,器械令得其类也;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因而让我们每制器械之前,都要反复在方圆之图上规算清楚,方可动手。”

    “规矩相须,阴阳位序,圆方乃成!两位的叔父当有大才,通史明墨,有此为师,难怪两位制器,十成七八。”陈止对他们口中的那位叔父,不由感兴趣起来,按着墨家的制度,这两人虽然不像墨者,但听他们言辞,却是是墨家传承,那教授他们本是的老师、叔父,无疑也是墨者了,又是大户人家,或许并不一般,他遂问道:“不知尊叔师承何方?在墨家又有何地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