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卧冰,心有招揽念

    随着陈止进城,欢迎仪式随之结束,人群散入城中,就像是无数石子儿落到了平静的水面中,荡漾起阵阵涟漪,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有不少人感叹道陈家运势要起了,又回想诸葛家的嫡子过来时的阵仗,说这才过了多久,陈止就从迎接之人,变成了被迎接的主角,世事变幻,莫过于此。

    此等议论,陈止见过太多,陈家也早已习惯,无需赘述。

    却说他归家之后,领着妻子见了留在家里的小妹,又是一番欢喜,等第二日一早,就去往城外的陈家坟地,给父母祭扫,随后又马不停蹄的在祠堂中祭拜。

    这般忙碌的行程,直到傍晚才算是做完,妻子杨悠也是累的一身汗。

    “今日真是辛苦你了。”

    听着丈夫的关怀,杨悠笑着摇头道:“这本就是妾该为之事,不能侍候公婆跟前,已是遗憾,又岂能在意这点劳累?”事实上,杨氏自从成婚之后,就越发满意自己的丈夫。

    她本以为,陈止这般才华和名声,当是志存高远、目无余子之人,接触之后才发现,陈止固然是志向远大,但为人却颇为和善,对自己更是温和、尊重,浑不似其他姐妹口中所说的男子模样,是以做什么事,都越发心甘情愿。

    等夫妻二人忙完之后,直接回了陈止在城外的庄园,他的学生陈蛰早就等候在那,一见陈止,就乖巧的过来见礼,更是激灵的冲着杨氏叫了一声师娘。

    一年多不见,陈蛰的样子有了不小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个头。

    比之一年前,陈蛰高出了足有一头――他本就是在长身体的时候,拜入陈止名下之后,身份地位水涨船高,吃得好、住得好,营养和休息都跟上了,再接受正统的世家教学,学习君子六艺,打熬体魄,自然是长得飞快。

    不过,陈止更在意的,还是陈蛰的学问。

    事实上,陈止对这个弟子有着亏欠,还没怎么教他,自己就踏上了游学之路,随后一年多未归,只是在走的时候,给陈蛰留了些书册、教材,又安排了家人监督,但为学这件事,没有老师督促,主要还看自己,往往进境缓慢。

    有鉴于此,晚饭之后,陈止就叫来陈蛰,考较他的学问。

    师徒二人一阵对答过后,陈止微微点头,道:“你这一年确实没有闲着,也没有偷懒,基础上该学的东西,都已经学了。”

    陈蛰听得此言,顿时眉开眼笑。

    他因境遇改变,深刻意识到机会难得,加上祖父督促,所以格外用功,就想着憋着一口气,等老师回来的时候能得到夸赞,现在总算是没有白费功夫。

    陈止说过之后,又道:“不过,为学之道,光是看书是不够的,还得多看看、多走走。”

    陈蛰一听,赶紧正襟危坐,等着陈止的安排,在他心里其实很想与陈止同行,他知道陈止将为太守,做一个郡守的弟子,在当地必然大有好处吧?

    只是陈止的话,却让他有些失望――

    “这几天,你多和陈物聊聊,他与我同行,走南闯北,颇有见识,学问造诣进境飞速,可为你友,待时机成熟,我会派人来接你,跟在我身边为学。”

    考虑到陈蛰的基础薄弱,为学的时日尚短,多打打基础,并无坏处,至于陈蛰的想法,陈止多少能够猜到,但还是决定磨一磨对方的性子为好。

    等师徒对答过后,就有仆从过来通报,说有人送来请帖。

    陈止让人送来,接来一看,正是卧冰楼晚宴的请帖,时间就定在明天。

    “这些名士,也是心急,我刚把事忙完,就来送请帖,也罢,正好去看看有什么人物,徐郡守说的不错,北上代郡,为一地太守,乃是父母官,要治理偌大土地,诸多事物,就算一个人能处理的过来,终归要找些人手的,否则就要被政务缠身,别想再谋划其他事情了。”

    他又想到徐辉提到了那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