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背锅,使人惊惧

    他顿了顿,看了太仆陈永一眼,才继续道:“不过,这个敲打、打压,不能由朝廷来动手,这样反而会激发匈奴人的反抗念头,眼下的情况无疑是最好的了,陈止虽是朝廷官员,但匈奴找上他却属于私人恩怨,是匈奴无礼在先,陈止才让人将他们拿住,任谁都说不出里面的不对来,朝廷也可以抽身出来,做个和事佬,并借此拖延几日,让匈奴人能冷静一下,找准自己的定位。”

    “原来是这样,是借机敲打匈奴人啊,”刘岱明白过来,跟着眉头一皱,“这么说来,陈止是无过有功,那还要惩戒,是否不妥?别让人觉得,朕是个昏君。”

    “皇上多虑了,这些是臣等的考量,岂能公之于众?”刘出躬身行礼,“否则暴露了,那匈奴人就该有警戒了。”

    “皇兄说的有道理,但如此一来,是委屈陈止了啊。”刘岱的眼里闪过一丝愧疚,觉得为国背锅的陈止顿时高大起来,连带着对匈奴人心生不满,就问,“那匈奴人那边,就先放着好了,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此事,还请皇上交给臣来处置。”

    对自己这个很是信任的皇兄,刘岱给了肯定的答复,所以在御前会议之后,刘出就召来了大鸿胪赵珉,对他道:“匈奴人那边,就先拖延些时日,其间多找人过去和他们接触,就说陈止在朝中威望颇高,是谋诛了刘渊的大功臣,这次又是匈奴闹事,朝廷上下的很多人不满,都在给予压力,支持陈止,想要将他们放出来也不容易,用这个说辞,稳住匈奴人。”

    “下官明白。”赵珉点点头,随后又补充道:“但是匈奴人那边,难免有怨言,下官观其中几人行事,颇无章法,万一到时他们一时激愤,还是得防备一二的。”

    “无妨,匈奴正使靳准不是个冲动的人,”刘出摆摆手,眼底闪过一点精芒,“况且,鲜卑部落的使者也快到了,让客馆的人对这鲜卑来人客气点,务必要让他们宾至如归。”

    赵珉一愣,随后点头道:“下官明白了。”

    伴随着朝廷定下方针,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随后几天,文评圆满落幕,出人意料的是,这次取得了最终品评优胜的,居然是左岳书院的祖沿,他也为自家书院赢得了那块“洛阳文章第一”的牌匾。

    不过,按照规则,这个牌匾左岳书院只能保留一年,一年之后,新一届的文评优胜者,将会将这牌匾拿去。

    除了牌匾之后,还有诸多其他荣誉,都是陈止以皇帝的名义设计,其中不乏珍贵的典籍孤本、原本,对一个书院而言,这种东西是多多益善,哪怕不是属于自家传承的,都弥足珍贵,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是秘书省的秘书监,从皇家藏库中挑选出来的。

    文评的结果出炉,终于将匈奴闹事的fēng • bō 盖住,百姓交口传诵,让祖沿的名号,以及左岳书院的源流,越发为人所知,名望大涨!

    优胜者的决出,也让其他书院不由暗暗发力,有些人当场就想反驳,挑衅这个结果,但想到被匈奴人利用的若水书院,考虑到参评的资格,他们还是知道克制的,毕竟陈止是连匈奴使臣都敢抓的主。

    而且最近有流言,说是陈止在朝中的实际威望和人脉相当惊人,以至于那几个匈奴人,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被放出来,这个消息让不少人重新估算了陈止的力量,心惊不已。

    况且,文评过后,就是献俘大典,紧接着就是丹青评等,几个书院纵然有心闹事,也要担心被剥夺了品评的资格,无法继续比拼。

    更多的书院,则是憋着一口气,积蓄力量,挑选合适的弟子,准备参加后面的品评。

    他们都不傻,文评能得到“洛阳文章第一”的标签,那丹青、音律等必然也是相似,一样可以抬升名望,他们不愿意割舍。

    既然有需求,就不得不被太乐署牵着鼻子走,最终诸多书院、学子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备战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