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风波又起(七)

    卫応膝下三子两女,最小的还在牙牙学语。

    与其让卫慈挑选宗族旁支的孩子,血缘疏离,倒不如从侄儿中挑一个,当成亲子教养。

    卫慈:“……”

    什么叫“他真不行”?

    这个“不行”,指哪方面?

    卫応对卫慈而言,亦兄亦父,上辈子可没少给他介绍相亲。

    最后没辙了,他还想把小儿子过继给他,免得卫慈老无所依。

    卫慈那会儿也动心了,只是大嫂不肯,这才作罢。

    “大兄好意,慈心领了,但这事儿大嫂怕是不同意,总不好让大嫂和小侄骨肉分离吧?”

    一旦过继,孩子只能喊生母为大伯母,哪个母亲愿意?

    卫応怔了一下,只能悻悻打消念头。

    卫慈淡淡地转移了话题,不谈过继的事情,“大兄如今辅佐聂良?”

    卫応浅笑道,“是啊,光善人不错。”

    若关系不好,卫応和聂良也不会结成儿女亲家。

    卫慈阖下眼睑,没有接话。

    前世的卫慈认识聂良,借着卫応的关系见了几面。

    聂氏能力压中诏其他诸侯,此人功不可没。

    只是——

    聂良最后的结局可不怎么好。

    前世的聂氏能迅速扩张,大半功劳要仰仗聂氏鬼才聂良,后期雄踞一方,则靠了孙文。

    虽说聂氏人才济济,但家族内部并非铁桶一块,子嗣间的斗争屡见不鲜。

    随着聂氏在中诏的势力加大,子嗣争斗愈演愈烈。

    聂良不足三十五便死了,死于家族内斗,膝下子女皆受牵连。

    算算时间,聂良也快了吧?

    这一世,聂氏要是弄死了聂良,不知还有没有一个“大器晚成”的“孙文”力挽狂澜呢?

    卫慈心中闪过无数念头,面上却没有丝毫变化。

    哪怕明知聂良之死会让大兄卫応消沉一世,卫慈也没有提醒的意思。

    谈了一阵,卫慈见帐外天色暗淡,主动提出告辞。

    卫応没有挽留,反而起身相送。

    送走了卫慈,卫応转身回屋——

    “闻名不如见面,你这幼弟有人中龙凤之姿。”聂良可惜道,“他当年为何要留在琅琊?”

    卫応道,“不知,他也未言明缘由。”

    夜风一吹,聂良忍不住抬袖打了个喷嚏,眼眶涌出些许水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