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丸州,回家(九)

    何为“句读”?

    远古时代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者“读”。

    如今的文章都是不断句的,没有所谓的标点符号,文章一堆一堆合在一起。

    举个浅显易懂的例子,如果一篇网文没有任何标点符号,没有分段,那是个什么概念?

    很多句读都是通过师生口耳相传,传递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差。

    有些老师甚至敝帚自珍,连正确的句读都懒得教授学生,实在是令人瞠目。

    程丞这几天一直在发愁这件事情,卫慈的白话让他得到了些许灵感。

    拗口的文言会让人对同一句话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从而引申错误的解读,那么再直白不过的白话文呢?总不至于还有人咬文嚼字,断章取义,到处传递错误的理解了吧?

    若是能做好这个“注解”,以后学子读书的难度将会大大减小,减免很多不必要的误解。

    只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同一篇文章搁在不同人眼中都能有不同的见解。

    仅凭程丞一人还没有资格给天下书籍做注解,哪怕他劳心劳力去做了,旁人会承认?

    这是一桩难题,可把程丞愁坏了。

    另一桩难题便是“句读”,他打算用具有一定含义的符号断句,但“句读”也不是一家之言就能做决断的。同一句话不同断句,意思截然不同,程丞烦恼的事情还多的是呢。

    诸多压力齐下,程丞可不生病了?

    不管是“句读”还是“注解”,随便一件丢出去都能惹来天下文人的口诛笔伐。

    说得难听一些,程丞算是哪根葱?

    他有什么资格自称“天下师”?

    是的,这两桩事情要真是弄成了,程丞绝对会青史留名。

    不客气地说——所有因他而受益的学子都会将其奉为“半师”。

    姜芃姬一眼便看清内在的麻烦,她道,“此事的确棘手,仅凭程先生一人之力,怕是难以做到。莫不如等东庆北方情势稳定,到时候先生再发布文榜,邀请天下名士共襄盛举?”

    程远叹息,他和姜芃姬的意见是一致的,不过自家父亲不撞南墙不回头,太过固执了。

    唯有主公势力越强,程丞说话的分量才越重,遇到的阻力也会越小。

    他打算等程丞病情好一些再劝说一番。

    这种极有可能惹来天下名士口诛笔伐的事情,还是慎重一些为妙。

    等姜芃姬忙碌完,橘黄的太阳已经渐渐堕入地平线。

    夜幕降临,庆功宴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