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会窑厂开工

    但是这些事情元善需要准备很多的时间,站在远处看着这里的人忙碌着,采用的管理制度也是他制定的,所以在这个窑厂内气氛十分的融洽,多干多得少干少得有这个奖励机制在,会保证生产。

    开出的工钱也很高,但是采石是有危险性的,所以员工福利这方面元善做的很全面,都签了“合同”,出了事情之后双方都是有约束力的。

    这一来一回到长安时间都用在路上了,连续几天元善都是早出晚归的,为了不受到长安城门禁的影响,蓝田县的CBD的建设同样在加快。

    并且还给棉花行会带来了一笔一万人的工作服订单,纺织厂内的制衣部接下了这个订单,生产的都是元善设计的工作服,而且还是三层棉布厚度的。

    元善同样给自己庄园上的女工们拉了一些活,就是生产厚底布鞋,这一来一去的,这一万套服装鞋子,手套,口罩,围裙等产品顶戴就会给他带来不少的收入。

    这些钱都是来自建材商会的股东们的投入,这三家倒是很有底蕴,最不怕的就是花钱,就工作服就至少要花上将近五百两黄金。

    再加上需要的煤炭就花费了不下三千两黄金了。

    大型的窑三天就出了第一批砖头,最低保证一天都能出九十万块砖头,生产力是元家庄园的九倍,这还不是满窑生产呢。

    水泥窑的产能也是大幅度提高,当初第一笔李世民的水泥大单就是生产两百五十吨水泥,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现在的五处大型水泥窑十天就能够完成至少五百吨的水泥产量。

    但同样需要的人力也大幅度增加,想要维持窑厂,满窑开工至少人数要达到万人以上才可以,其中碎石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

    元善这几天都在和平坊商铺跟建材商城的几个人在讨论接下来窑厂发展销售的事情,完全忘了国子监助教和弘文馆助教的事情。

    可是在元善于太子拜访过孔颖达第二天,这老头就回到国子监任教,这一回来见到元善带的那一波四门生天天的旷课外出去做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后,立刻暴跳如雷。

    于是一封奏折就递到了李世民那里。

    希望读者们能够多多支持,求打赏,求收藏,推荐票,给几张月票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