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枪舌战

    “你什么时候也学会了拍马屁了。”薛柯枚忍不住推了他一把。虽然她嘴上这样说,但是,心里却还是很美的。

    画面上,画的是一个工人,一只手拿着一本书,另一只手紧紧握着拳头,正抬头微笑着望着远方,显得意气风发的样子......

    这时候,赵田刚从外面走了进来,他看着墙上贴着的素描稿,也连连点头:

    “嗯,不错,......画的不错。好好画,咱们车间的这期墙报,里面有很多好诗歌,已经被厂革委会开会表扬了。另外,你们两个人也知道,上面对这次墙报高度重视,所以,咱们车间的这次墙报,也一定要在全厂打响,最好能够在全市的观众面前,好好露露脸,让他们好好看看,咱们立窑车间在文化大革命的运动中,也涌现出不少先进事迹和人物......”

    赵田刚说到这里,这时,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赵田刚转身离开了会议室,去接电话去了。

    薛柯枚找了一块大玻璃,放在桌子上,作为调色的工具,周围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广告色,她认真地调着颜色,会议室里立刻散发出了浓重的广告色和混合着墨香的味道。

    刘春江又站在会议室中间摆放着一个大桌子跟前,一边自言自语地念着稿子,手里一边不停地抄写着诗歌。

    薛柯枚站在高高的凳子上,左手拿着一个用来调色的玻璃,右手用油画笔上着色。

    她每画几笔,就要从凳子上跳下来,回到桌子上重新沾一些颜色,然后再登到凳子上,这样一来,上上下下很不方便。

    刘春江看薛柯枚一会儿站上去,一会儿又跳下来,画起来很不方便,就把毛笔放下,走到了她的跟前,说道:

    “行了,你就在凳子上专门画吧,我给你在下面打下手,你需要什么颜色,我给你取,省的你在上面不方便。”

    “那好吧。看来,你还是很有眼色的。”薛柯枚和他开起了玩笑。

    当年他们两个排练《白毛女》歌剧的时候,刘春江就经常帮助薛柯枚画舞台的背景和一些道具,所以,刘春江虽然不会画,但是,看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也就有了一些经验了。

    报头终于画完了。

    他们两个站在墙根上,欣赏着墙上的宣传画,刘春江说的没错,有了颜色之后,就是不一样了。整个会议室里,也显得有了生机。

    这时候,车间办公室里的一些人,没事也走了过来,他们看着墙上的宣传画,都不由得赞叹起来:

    “画的不错,画的不错,就是好。”车间的会计老陈一边夸赞着,一边走到画面的跟前,等着眼睛,认真地看着。

    赵田刚大概是听到了会议室人们说话的声音,他也从自己的办公室里走了出来,看到薛柯枚画的宣传画已经画完了,就站在一边,也认真地端详起来。

    “嗯,就是不错,画完了吗?要是画完了,我就请厂里的那个什么指导委员会,先过来给看看,审查一下。省得到时候快要比赛的时候,各个车间都找他们,又都赶到一块,忙也忙不过来。现在如果不行,咱们还有时间好好再改。”赵田刚经常组织参加这种活动,显得很有经验。

    薛柯枚点了点头,说道:

    “画完了,让他们明天过来吧。”

    第二天上午八点半,厂子里面的那个墙报宣传指导委员会的几个成员已经先过来了,车间里面早就准备好了烟和茶水,赵田刚早早地站在车间的大门口,恭候着他们的到来。

    等到快要九点的时候,厂革委会主任,也就是身兼水泥厂墙报宣传指导委员会的主任,靠造反起家的何文辉,坐着一辆小汽车来了。

    赵田刚赶紧小跑着过去,等小汽车一停住,他就恭恭敬敬地站在车门口,把车门打开:

    “欢迎,欢迎,没想到何主任工作这么忙也亲自赶来了,这是对我们车间工作的大力支持呀......”赵田刚伸出了双手,迎接着车里的几位革委会领导,一边倾斜着身子,走在前面领路。后面的几个厂革委会的领导,也跟着一起走进了会议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