怂恿

    就让朝廷五品以上的官员,在鉴定文书上抄录几句论语,再写下东西的价值,若能如此,玉石字画杨某就收了。”

    要是这样你们还敢骗老子,老子就也认了,只要你们不怕人家说贞观一朝,君臣联手行骗就行。

    当李纲向李世民回报了杨文华的要求后,李世民沉默了许久,虽然脖子上青筋直冒,最后还是咬牙说道:“答应他。”

    “圣上。”

    一边的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想要劝说一二,却被李世民抬手阻止了。

    “些许宝物而已,价钱给他按低了算,别说我们君臣坑骗他,有了十万万钱的精铁,足够朕征伐四方了。

    东西到手后,除了押运会关中的,给幽州那边留下两成,让侯君集赶去幽州,尽快把东西利用起来。

    另外派人去告诉孔颖达,就说朕同意了。”

    送走李纲,杨文华思虑了一番,回到现代,也开始准备了起来。

    十亿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如果不想让胶纸钱变的一文不值,必须得想办法冲抵掉这十亿钱,快速流入市场的冲击。

    也就是需要想办法,把这十亿钱快速的收回来一部分,或者需要有同样保值的东西,进入市场与这些钱挂钩也行。

    杨文华首先想到的就是银子,因为在唐朝时期的银子,实在是太值钱了。

    可价值十亿钱的银子,让杨文华一个人搬运,却难免太多了一些。

    最后杨文华想到了银饰,虽然依然还是银子,可价值却能提高好几倍,至于会不会对唐朝银器匠人造成什么冲击,杨文华此时可顾及不到那么多。

    于是接下来,杨文华每次进出唐朝,都把长宽高皆增长到两米的小空间里面都塞满了各种银饰。

    一次八个立方,足可以装下几十万的银戒指、银耳环这些小银饰了。

    还没有与李世民交易那十亿钱,杨文华的第一批银饰已经先一步出发去了辽东。

    如果李世民真的把那十亿钱花在了辽东,元华就算全部吃下来也不怕,大不了把发出去的薪资,全部换成胶纸钱就是了。

    反正有源源不断的银饰保值,那十亿钱也翻不起什么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