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山门的决定

    来了唐朝几个月,也是时候去长安看看了,顺便见见李老二也是好的。

    既然决定去长安,还得见见李老二,自然得好好的准备一下,毕竟想要得到这么大一块土地,作为交换的礼物,自然也不能太寒碜了些。

    忙碌了两个小时,从外面带了些东西进来,在吃了午饭后,吩咐杨大把门锁好,照顾好家人。

    杨文华搬了一袋粮食丢地上,让鸡鸭随意糟蹋两天,之后让枣红马拖着板车,带着东西。

    白衣芒鞋竹杖,一头短发和尚打扮的杨文华,就这样牵着枣红马,拖着板车向着长安而去。

    长安在蓝田县的西北方向,距离本也不到百里远,而杨文华住的地方距离长安还要更近一些。

    在天色尽黑之前,杨文华牵着枣红马,已经来到了长安城的东郊,此时距离长安城不过十多里远了。

    找了个农家给了些铜板,借宿了一晚后,杨文华第二天,就早早的从延新门进入了长安城。

    长安城的城墙和建筑虽然不高,却十分的宽大,不但建筑和城墙宽大,就连路也非常宽大。

    延新门只是长安城东方城墙的旁门,可杨文华进城后,居然有了站在广场上的感觉。

    清晨时分,正是忙碌的时候,行人虽不多,可来往的车马却极多,且都是装载着满满的货物。

    避免挡道,杨文华不断的向着右方挪了过去,挪到最后,看见面前房门上挂着的牌匾,杨文华笑了。

    “灵感寺。”

    一座已经废弃的寺院,正好可以让杨文华装神弄鬼用。

    杨文华停下马车,取出一本线装书,就在灵感寺的门口坐了下来。

    调了一下身上的小音响后,杨文华开始读起了书来。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巨大的读书声,吸引了附近的许多人围观,书中阐述的道理,让许多人跟着摇头晃脑起来。

    杨文华没有读多少,又换了一本书,重新读了起来。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