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

    杨文华此刻特别想念,石屋里面那个天真无邪的小姑娘。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吵之后,众人把商税给定了下来,当他们说到农税的时候,杨文华伸出手轻轻的敲了两下桌子,等大家都安静下来后,才睁开了闭着的眼睛。

    “你们有没有想过,直接给免掉农税?”

    杨文华这句话可谓石破天惊了,关键是历朝历代从没有过免掉农税之事,一时间所有人对杨文华的畏惧都忘记了,开始小声的议论了起来。

    大都不赞成免除农税,不过也有少数人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都别吵了。”

    崔元敲了敲桌子,制止了众人的议论,皱眉对杨文华问道:“不知贤弟有何高见?”

    “高见说不上,只是觉得收哪点不值几个钱的农税,需要浪费那么多的人手,有些得不偿失而已。”杨文华不以为然的说道。

    崔元尽量的把语气放缓,“不是钱的问题,如果朝廷没有足够的粮食储存,是会出大乱子的。

    我知道贤弟觉得新城如今金银铜铁出产不错,完全可以出钱购买粮食。

    可贤弟有没有想过,如果今后大部分土地被少数人掌控,不收农税将买粮都无处可买。”

    “那就限定一个人拥有多少土地,并且规定不允许耕地买卖。

    再制定划分每个人的民籍,工人做工,商人经商,农人务农。

    一户人家几人做工,几人务农必须得官府备案,再决定分发多少田地。

    想要转换民籍,必须得到官府的允许才行。

    而且这样一来,一家人肯定不会出现太多口数,他们想要得到足够的田地,又无处可买,自然就会分家,把多余的人口迁移出去。”

    之后一群人又开始议论了起来,这帮商人出生的人,本来也没觉得哪点农税有多少钱,此时思路一打开,顿时觉得收不收农税都不是事。

    许多人觉得就算那些农人有再多的粮食也没事,自己完全可以通过买卖,把粮食给掏出来,更有人提议直接把盐铁煤这些涨价,就可以抵消掉朝廷的哪点损失。

    杨文华听的牙疼,不得不又敲了敲桌子,说道:“其它的都随你们买卖,可盐铁煤三样,必须得稳定一个价位啊。

    连猎人都知道打大不打小,打公不打母,才是长久之计,你们最好不要乱来啊,毕竟只有辽东的人越多,你们的权势才能越稳当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