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起冰城

    杨文华之所以除了带回新城,周西望的五万布衣军,和高延寿的两万高句丽降军之外,还带回来十万高句丽青壮,主要是为了修建一座冰城。

    准确的说是在新城外面,再扩建一道攻防兼备的冰墙。

    新城周长五千多米,向外移出十米就是杨文华设定的冰墙位置,十万人平分六千米不到的冰墙修建,怎么想也是一件快速轻松的事情。

    修建冰墙不需要地基,就在雪地上直接浇水后就行,也不需要其它乱七八糟的材料,城外大把的雪融一下就行。

    杨文华先让人找了个露天煤矿,挖了些煤用冰船拖回来,再在城外就地挖了许多的地排灶出来。

    烧上煤炭后安放上铁锅,把雪放进去化成水,再把水舀出来倒进做好的木模具里面,一块比普通砖头,长宽高都加一倍的冰砖,就弄好了。

    因为质量要求不高,所以冰砖的制作速度非常快,雪不需要完全化开就可以入模具,冰砖也不需要完全冻结实,就可以取出。

    加上来回有冰道进行运输,在充足的食物供应之下,还高延寿的两万高句丽军监视,也没有人敢偷懒,十万人一天时间,就把一米二厚的外墙给砌高了两米。

    第二天,虽然高度增加了,使得运输的难度加大了不少,不过杨文华为了留出位置安排士卒守城,把墙体厚度给减少了三分之一,墙体也同样增加了两米的高度。

    第三天,墙体只需要四十厘米宽,同样两米的高度,在午饭前就差不多完成了,下午把冰墙砌到六米后,杨文华再要求递次变窄的规格,加高了一米上去。

    一道七米高,底墙一米厚,中墙八十厘米厚,足以抵挡这时代撞击的冰墙,就这样弄了出来。

    然后再花一天的时间,修建了许多的阶梯连接各层,好让士卒可以快速的到达自己需要防守的位置。

    第一层,一米厚的墙体,安排五千弓箭手,能听令一起把箭射出去就行,安排两万高句丽青壮四班轮换足矣。

    第二层,八十厘米厚的墙体,安排高延寿手下早期的一万降军,作为长矛手两班轮换足矣。

    第三层,四十里面厚的墙体,安排一万汉民布衣军,同样作为长矛手两班轮换足矣。

    最后杨文华再用一万汉民布衣军,作为监军使用,同时也可以作为一种增援。

    修好了外墙,杨文华就开始安排防守的士卒,各进各位演练了起来,不管做什么先实验一下是没错的。

    一试之下,问题就出来了,底层的还没有什么问题,关键是上面两层,四十厘米的站位实在太窄了些,可加厚墙体,又势必让下层的弓箭手,因为射击孔过长而会失去作用。

    最后杨文华在底墙的一米外,再砌了一堵四十厘米的冰墙,用木棒搭了两层跳板才解决了问题。

    如此四天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这时候从国内城也有了进一步的消息传回来,此时的国内城,渊太祚已经聚集了将近三十万士卒。

    而杨文华得到的已经是五天前的消息了,虽然这是探子以一天一百多里的速度传回来的消息。

    考虑到渊太祚带领的是大队人马,最迟在三天后就可能随时都会到来。

    杨文华不得不加紧了对新城城内的改建。

    城内房屋不需要怎样改动,杨文华修建的是街道。

    其它的小城门全部堵死后,从四个主城门开始,沿街两边留下一米宽的过道后,都修建八十厘米宽的冰墙围给起来。

    如此又用去了三天时间,完成了城内的改造。

    此时传回来的消息是国内城已经出兵,前锋是高句丽三万精锐,渊太祚带领二十万高句丽军与靺鞨人混编的军队作为中军,后军十万多是民夫,负责押运粮草之用。

    同样是冰道冰船行进,速度相当的快,预计会在三天后到达新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