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同道是冤家

    “大师兄,那小孩儿被你一枪打的步枪炸膛就跑掉了。”这人旁边的一个银光墨镜男回应道:“豹魈师兄去追那孩子有一阵子了,要不要问问他?”

    “这样啊。”中年人故作恍然的样子,阴测测看着小芬又看了看李牧野,笑问道:“二位,这个回答你们满意吗?”

    这人看似轻浮,其实却十分谨慎,到目前为止,他车上的这十几个人当中始终有几个人枪不离手保持着戒备。李牧野从这些细节判断,这伙人多半是老江湖了。眼珠转转,扬手抱拳问道:“老和字儿?”

    “好说,好说。”中年人微怔了一下,拱手还礼道:“和字,并肩字。”又嘿嘿冷笑道:“原来还是个同道,哪里行走?”

    李牧野道:“治不了杵儿,上不得台面儿的小把戏而已。”

    中年人道:“海条吇,土条吇,都不过是草莽挣扎,谁都有下巴没毛的日子口,出水才看两脚泥呢。”

    海条吇是龙,土条吇是蛇,下巴没毛是指年轻人。李牧野说治不了杵儿的意思是说自己是个小人物,这人则说,草莽出龙蛇,最怕是年轻人,没有盖棺定论以前是蛇还是龙都不好说。

    “报个万儿吧?”中年人居高临下,先自报家门道:“兄弟虎头万儿。”

    虎头一个王字。

    “原来是王兄。”李牧野答了一句:一脚门万儿。告诉对方自己姓李。

    俩人用旧江湖切口对话,小芬在一旁跟听天书似的。

    姓王的中年人说道:“原来是李老弟,失敬了。”这就算是对上暗号,基本确定了彼此都不是什么好路道。

    李牧野往前一步,合掌拱手道:“见佛烧香,王大哥年长为尊,兄弟千字门里的李牧野给您请安了。”

    “你就是李牧野?”

    “怎么?王兄对兄弟的名字也有耳闻?”

    “没什么。”

    王金龙又道:“野狐禅,看人缘不看香缘,李老弟不必客气,古香门王金龙。”王金龙并不还礼,只用双手摆了个双桥会的手势。阳关道,独木桥不成双,古往今来,没有人会在一条河的同一地点架两座桥的。他这话的意思是别套交情,虽然是江湖同道,但咱们走的不是一座桥。是战还是和看的不是香火缘。

    这古香门李牧野略有耳闻,细说起来可算是十分高大上的一个门户。源于宋代高宗年间,之所以会以古香为名,除了追求的是极致的味道这个因素外,又因为这一门技术向来只传女性。在历朝历代出了许多女性名厨。第一代创始人叫做刘娘子,是南宋高宗宫中女厨,主管皇帝御食。她尊膳祖为祖师,创立了这个厨艺门户。

    古香门的次祖叫做梵正,是五代时期的一个尼姑、著名女厨师,以创制“辋川小样”风景拼盘而驰名天下,将菜肴与造型艺术融为一体,后代厨艺界称赞她:使菜上有山水,盘中溢诗歌。

    这个门户的厨子只重味道而不注重菜系流派,刘娘子之后,古香门又出了一个宋五嫂,以擅长庖鱼而闻名。到了明末清初时,出了个秦淮名妓董小宛,善制菜蔬糕点,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闻名于江南。现在的扬州名点灌香董糖、卷酥董糖,皆为她所创制。着实是个千古风流人物。

    传自清乾隆年间,女德束缚对女性的约束达到了极致,古香门也不再死守着传女不传男的规矩。终于出了一位名厨叫做王小鱼,烧的菜肴香味散发,有闻其臭香,十步以外无不颐逐逐然之名。

    他看重食材本身的原味,同时又讲究手法和搭配技术,创立了八珍七熬的独特技术,有名仕赞他的菜是化腐朽为神奇,一芹一菹皆为味魁。王氏古香门对食材极其看重,据说他为了追求极致味道,曾拒庙堂而近江湖,足迹遍天下寻找珍馐,灵霄之炙,红虬之脯,丹山之凤丸,醴水之朱鳖皆在其列。为了追求最极致的味道,连御厨都不屑为之,在厨艺界,这个门户流派绝对是最高端餐饮的代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