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镜浴红妆,香丝愁滋味

    乌兰珠逃似的准备出门,边走边拍着撑的圆圆的小肚子说道:“哎呀,我是不成了,再品尝下去就要命啦。”拖着不情不愿的琪琪格落荒而逃。

    李牧野把刚做好的大煮干丝端到鲁少芬面前,道:“尝尝味道,给点意见。”

    鲁少芬习惯性的推给了周平,道:“你不是厨师世家出身吗?而且来找麻烦的是你姐姐,你尝尝看。”

    周平听话的夹了一筷子塞进嘴里,咀嚼了一会儿,赞道:“地道啊,这道菜是淮扬菜里比较常见的名菜,这淮扬菜讲究很多,尤其是选料严谨、看重因材施艺的功夫,制作精细、风格雅丽,追求本味、清鲜平和,选料讲究时令新鲜,原料以河鲜比重较大,有醉蟹不看灯、风鸡不过灯、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的说法。”

    “不是让你掉书袋,是让你说说这道菜滋味如何。”鲁少芬说道。

    李牧野道:“大平说的其实不错,一听就是家学渊源的底蕴,你别打断他,让他接着说下去。”

    “看看,听见没?还是野哥懂得欣赏兄弟。”周平一脸委屈的对着鲁少芬,道:“也就你一直死活看不上我。”

    “你不说就算了。”鲁少芬道:“夸你两句就不知道北了,想我搭理你容易,你拿出本事来说话。”

    周平道:“打不过你也说不过你,可要说厨房里的东西,我能白话三天不重样。”说着,又夹了一口菜,继续之前的话头说道:“说起这道菜,我先想起一首诗。”

    “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

    鲁少芬认真听着,周平越说越来劲。

    这首诗是清代惺庵居士‘望江南’的词,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清代扬州的居民品尝加料干丝的情景,颇似一幅生动的风俗画。据传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扬州地方官员曾呈上九丝汤以宠媚乾隆。这九丝汤是用干丝外加火腿丝、笋丝、银鱼丝、木耳丝、口蘑丝、紫菜丝、蛋皮丝、鸡丝烹调而成,有时还外加海参丝、蛭干丝或燕窝丝。

    又因豆腐干本身滋味很薄,要想入味,必需借用滋味鲜醇的鸡汁,多种佐料的鲜香味经过烹调,复合到豆腐干丝里,吃起来爽口开胃,异常珍美,令人食之不厌。

    现今大煮干丝,比之九丝汤,已有了很大发展,以干丝、鸡丝为主,干丝洁白,外加鲜虾仁,缀以各种配料,称为什锦干丝,色彩美观,其味更鲜。

    这大煮干丝对刀工要求极为精细,讲究‘鸾刀应俎,霍霍霏霏’,一块白干,厨师经加工可片成18片,切出的干丝不仅整齐、均匀,而且其粗细不能超过火柴杆。增色添香。故此,这道菜不仅誉满全国,而且被国外来宾誉之为“东亚名肴“。

    周平无愧是厨艺世家出身,说起菜肴来完全像换了个人,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把鲁少芬听的目瞪口呆,连李牧野都听的津津有味。

    鲁少芬待他说完了,忍不住说道:“说的这么热闹,不如你亲手操作一回让我开开眼界?”

    周平摇头道:“这个我可不成,至少跟野哥比起来我这两下子差的太远了。”顿了顿,又道:“我们家老头子跟我本家大爷当年争夺家族衣钵失败后,一怒之下离家出走,然后就做起了厨具生意,从倒腾别人的货,到后面创建自己的品牌,反正挺不容易的,到了我们这辈儿,我大爷家就我大姐周文一个闺女,然后就是我二姐和我,我爷爷当然是希望我回去传承衣钵。”

    李牧野递给他一瓶啤酒,道:“先喝口酒,然后慢慢说。”

    周平接在手里一饮而尽,然后说道:“我从小生活在京城,十岁的时候被送到广州,一共住了两年,这两年时间没干别的,就是背菜谱,学基本功,配菜,切菜,反正都是厨房里的活儿,后来我实在是不愿意干,就哭闹着说适应不了那边的生活,最后爷爷没办法才让我爸把我接回到京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