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事非

    赵秀娘闻言却是忍不住捂嘴低泣了起来。

    “娘,您就当是为了我与月娥,好好仔细着身子吧。您要是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与月娥还不如随了您去了。”

    “胡说八道!”刘氏闻言举起了手中的拐杖就往赵秀娘身上招呼,眼见着要打到赵秀娘身上了却是一偏,敲在了地上。

    “把药拿来吧。”最终刘氏气呼呼道。

    赵秀娘上前伺候了刘氏吃了药丸。

    “听说那位治好了太妃娘娘中风之症的蒋太医跟着礼亲王来了兖州,若是能请到他给娘看诊,说不定娘的病就能好了。”秀娘将药瓶收到了自己怀里。

    刘氏摇头道:“我们又不是皇亲国戚,gāo • guān 显贵,太医哪有这么容易请的?何况传闻这位蒋太医虽称为国之圣手,却是只顾埋头钻研药理,不肯轻易看诊。上回两广总督的父亲生病要去请他看诊都找不到人。”

    三娘在一边听着却是暗暗挑眉,这位蒋太医上回在普集镇的时候她也是听过的。

    “你放心吧,我这条命还能熬上好几年,死不了。”刘氏顿了顿,道:“听说今日沈家来人了?他们是来干什么的?”

    赵秀娘闻言低头不语。

    刘氏见状又要举起手中的手杖。

    “外祖母,他们是来给我和娘送衣物的,顺便告诉我们,原来我们住着的院子已经挪给新婚的三堂哥用做新房了,要我们回去之后住到后偏院里去。”沈月娘压抑着怒火道。

    刘氏闻言闭了闭眼:“沈家老太太去世的时候沈二郎若是不与大房的人闹翻,如今也不至于如此。”

    赵秀娘又是忍不住低泣:“那也是大房的人欺人太甚,将老太太留给二郎的首饰铺子偷梁换柱。若非他们如此作为,二郎也不会为了争一口气坐船出海去行商……呜……”

    刘氏叹了一口气,伸手摸了摸赵秀娘的头发:“这都是命,你命不好。当年你与你大姐出嫁前,我给你们算了卦,竟是无一好挂,求的签文也都是下下签。”

    屋里气氛正不好,赵氏身边的曾嬷嬷来报说王家来人来接少爷和小姐了。

    因张嬷嬷派人来报信的时候就说过三娘与王璟将会住到王家的别院里,因此刘氏听了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叮嘱路上要小心,马车赶慢一些之类的。

    三娘与王璟都耐心地听了,直到刘氏在也想不出要注意什么,才作罢。

    曾嬷嬷笑道:“老夫人您快别舍不得了,让小少爷和小小姐赶紧回去歇着,他们今儿赶路也累了。明日他们还会来看你呢。”

    “你们明日不用急着来,睡醒了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什么时候来。早了我也没起身呢。”刘氏立即道。

    好不容易等刘氏交代完了,曾嬷嬷送三娘与王璟出孙氏的院子。

    “嬷嬷找个小丫鬟领着我们出去就行了,外祖母身边还需要人伺候呢。”出了刘氏的院子,三娘道。

    “是啊,伺候祖母要紧。且这一路上道儿也黑,您年纪大不方便看路的。”王璟也道。

    曾嬷嬷闻言看了王璟一眼,柔声道:“小少爷和小小姐都是好性子,和当年的大小姐一样。”

    三娘道:“嬷嬷在外祖母身边想必有很多年了吧?”

    “是啊,我是陪着老夫人家进赵家的,后来我的女儿又伺候了大小姐。只是她年纪大了大小姐三岁,不能陪嫁,便一早配了人。”曾嬷嬷感叹道。

    曾嬷嬷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丫头刚从外边进院,便朝她招了招手,那丫头很快走了过来。

    “莺歌,这是王家五少爷和三小姐,你来见个礼。”曾嬷嬷道。

    莺歌闻言,忙屈身行礼。

    三娘见她面容十分清秀,尤其是一双眼睛,虽不大,在明亮的灯盏下却很是清澈。举止也很大方沉静,不由地对她很有好感。

    “莺歌是我的外孙女儿,我那苦命的女儿只留下了这么一个孩子。”院门十尺,都被灯笼照的亮如白昼,曾嬷嬷的声音让人听着很是萧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