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好(中)

    “竟……竟有这等事情?”于孝和也被此消息惊得半晌没能回过神来。但很快地,他又察觉到其中的问题来:“既然陆都督他已经掌握了相关证据,那为何不赶紧报与朝廷,却给老爷您送信呢?”

    “因为他还是有所顾虑哪,毕竟对方是我朝中藩王,是当今天子的叔叔哪。”于谦面色阴沉地道:“什么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那不过是说说而已,真出了事,朝廷总会想法保着他的,这不光是情面,更是朝廷的颜面。”

    于孝和了然地一点头,也觉着此事着实难办,就看着自家老爷:“那老爷您打算怎么处置此事?想必那周王一定会想尽办法自救的,要是您真弹劾于他,可就把人给得罪了……”

    “他既然敢做出这等祸国殃民的事情来,老夫就断不能容他!别说他只是一个藩王了,就是天子,老夫也要上疏弹劾。不单我要弹劾他,还要将此事传于朝中同僚,让群臣一起声讨于他!”

    “啊?老爷,三思啊,要是陛下想要保他……”于孝和一惊,赶紧出言劝道。自家老爷别的都好,就是有时候眼里揉不得沙子,容易得罪人,不然以他的功劳,早在多年前就该入阁了。

    “正因为有此顾虑,老夫才更该上疏弹劾,绝不能让陛下一时心软放纵了此等罪人!”于谦却是主意已定,毫不犹豫地说道。

    看着自家老爷坚定的模样,于孝和便不敢再劝了,每每当其拿定主意后,就不可能听从别人的建议,哪怕是自己这样的亲信之人也是一般。可是他却知道,自家老爷要这么做了,说不定连皇帝都会得罪,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哪。这却如何是好?

    正当此事,门又被人敲响:“老爷……”却是另一个管事于孝平在外叫门。得到于谦的许可后,于孝和才过去帮他开门,然后一脸不解地看着对方:“你怎么这时候过来了?是出了什么事么?”

    “老爷,府门外来了个自称是您故友之人,说是想要拜会于您。这是他的名刺。”于孝平说着,把一张颇为古朴的名刺递了过去。

    于谦随手接过,打眼一扫后,似乎又回忆了一下,这才道:“竟是他么?且把他请进来说话吧。”于孝和顺眼望去,看到名刺上赫然写着学生高恭的字样。

    原来这高恭是当年于谦在地方为官时所取中的一名举人,所以两人之间倒真有师生之情了。而因为对这个学生的才学与为人还算赏识,于谦对他的印象倒也不浅,哪怕时隔多年,依然记得起自己有这么个学生。

    片刻后,风尘仆仆的高恭就被于孝平给领到了于谦面前。这一路从开封而来,他是纵马疾驰,这才只用了几日工夫就抵达了京城,此时都累得双腿直打晃了。可即便如此,见到于谦后他还是规规矩矩地行了师生之礼,看不出半点困顿的样子来。

    “敬之啊,你我之间已有近十年没有再见了吧?”于谦叫着对方的表字道。

    “回恩师的话,正确来说该有十二年了。”高恭说着,感慨地看着于谦道:“想不到如今恩师你看着竟已如此苍老了,学生……”

    “呵呵,生老病死不过是天道而已,你不必介怀。对了,你那名刺上并未写有官名,难道并不在朝中为官么?老夫可是记得清楚,当初你在科考一道上还是有些才学的,照道理应该能位在两榜才是啊。”于谦有些不解地问道。

    高恭忙一脸的感激道:“老师谬赞了,学生确实薄有微才,在中举后的次年便会试得中,正是二榜二十四名。”

    “既如此,那你现在……”

    “其实学生是有官职的,只是这官职……”说着,他便哎地一叹,似乎有些难以启齿的模样。

    这却让于谦有些不满了:“敬之你这么说就不妥了,虽然官职确有高低之别,但却无贵贱之分,你岂能因为自己的官职太低就羞于出口呢?只要你行得端,做得正,只要你是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的,那就是再小的官也有其功劳,你也不必有所顾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