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官在望(中)

    如果光是这么一份奏疏,王振还不会太感为难。既然东西能落入他手里,纵然无法将之销毁,但扣上几日,等着自己想出应对之法再交上去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很显然,以胡濙之精明,他怎么可能在明知道王振如今在皇宫内外之权势后,还做出如此打草惊蛇般的愚蠢举动来呢?

    唯一的解释,那就是这不过是他对王公公发起的一份战书。事实上,他已经开始实施自己帮助陆缜的计划了。

    这,才是叫王振感到头疼的原因了。因为这段时日里胡濙的低调,以及最近老家那里又出了些状况,让他有些疏于提防这只老狐狸了。没想到他果然就抓住了机会,下了这么一手妙棋。

    其实真说起来,即便胡濙真能让陆缜复官,对如今的王振来说影响也不至太大,如今的他,早不是几年前了,朝中肯为其所用者,不知凡几,连胡濙、杨溥这样的gāo • guān 老臣都只能退避三舍,更别提一个不过六品的小官了。

    但官场上的事情不能光看表面,还得看更深层次的东西。一旦陆缜真个复官,其影响依然是极大的。要知道,如今的王公公几乎可算得上一手遮天般的存在了,没人敢再与之为敌。而这时候,要是一个曾经大大得罪过他,且最终全身而退的家伙又被保着官复原职,自然就是对王振气势的绝好打击。

    “这只老狐狸,还真是能给咱家出难题哪。老而不死是为贼,这句话还真就说对了!”王振轻轻地念叨了一句,脸色已变得极其凝重。

    还没等他想出什么应对之策呢,又一名小太监脚步飞快地来到了堂外。这位可比之前那人要大胆得多了,一见到王振就开了口:“公公,刚才吏部胡濙和兵部侍郎于谦一同入宫求见陛下,如今他们已面圣在上奏事情了。”

    王振一听,手一翻,啪的一下,便将这份奏疏拍在了桌案之上:“真是好快的速度,连一刻都不给咱家留么?”

    他现在可以确信,这次胡濙入宫陛见,一定和这奏疏上所说的为陆缜平反一事大有关联。至于那于谦嘛,从之前得来的情报看,他应该也和陆缜有了瓜葛,甚至也联合在了一起!

    有这两人联袂向天子进言,恐怕这事还真大有反转的可能了。

    这便是如今权倾朝野的王公公作为大明阉患当政的首创者无法和自己那些徒子徒孙们相比的地方了。

    其实论头脑,论手腕,王振这个曾苦读经史,还考中过秀才的文化人应该远在后来那些半道出家的家伙之上。什么汪直、刘瑾、魏忠贤,论才干,更是比不上他。

    可是,如今的王公公却缺少了一件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皇权对他的完全依赖。

    汪直侍奉的成化帝,那是个天字第一号的大宅男,几乎都不见什么外官;刘瑾时的正德则是个大顽童,总是喜欢各种新鲜的玩意儿而对朝政不感兴趣;至于魏忠贤时的天启,就更是一心扑在木工活上,完全就不管这天下是副什么模样。

    正因为这些权阉们生在了好时候,皇帝为了自身原因而把大权全都下放,甚至只和他们沟通,不见外臣,他们才能以宦官的身份把持朝政,自成一党,权倾天下。

    而王振所面对的正统帝,虽然对他也颇为信任,却还没昏聩到连其他臣子的面都不见的地步。说白了,就是他的基础条件是最差的。

    可即便如此,王振依然靠着自身的努力为大明开启了新的历史进程,足可见其自身能力有多么出众了。

    但正因如此,王振要面对的问题也是最大的。比如这一回,当胡濙突然出手,他也是直到事发才知道此事。而且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因为天子已经接见了那两名官员,而他甚至还不知道他们到底会说些什么。

    心里的不安越发严重起来,在沉着张脸思忖了片刻后,他终于站起了身来:“走,这就去文华殿!”他知道,当下朝后,天子总是在那边处理一些朝政,接见一些官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