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留待将来

    面前这些官员都下意识地探长了脖子,想要一看这上面所写东西的究竟。不过胡濙随即就抬眼扫了他们一下,便让他们不敢放肆,赶紧低下了头,等着结果了。

    胡濙到底是每日都要处理无数政事的老臣,几份文书,他只花了顿饭工夫就全部浏览了一遍。随后,便摸着胡须,陷入了沉思之中。

    见此,熟悉他习惯的众人也不敢打扰,只能默默地等候,看老大人到底会是个什么反应。

    半晌,胡濙方才睁眼。而早等得有些急切的下属就有人急声问道:“大人,这些公文里所说的东西能帮到陆缜么?”

    “可以。”胡濙也不作隐瞒,轻轻地点了点头:“这几份文书上,虽还未把之前几桩案子的案情完全交代清楚,真正杀害浙江按察使何回舟的凶手也未曾抓到,但却也有理有据,足以洗脱陆缜这次的罪名了。”

    “太好了。如此一来,老大人终于可以帮他讨回官职了。”有个年轻官员忍不住欢呼了一声。

    但回应他的,却是胡濙的沉默。在众人满是疑问的目光里,胡老大人把这些文书重新整理了放回去,然后压到了自己那一堆文书底下:“今日此事就此而止,不得再提,记住了么?”

    “啊?”这些人顿时就傻住了。怎么老大人会是这么个态度,他不是想栽培陆缜么?他不是因为陆缜被罢官而郁郁寡欢么?这次明明可以为陆缜洗冤了,他怎么又突然改变主意了呢?

    胡濙却没有向他们解释的意思,只是一摆手:“你们各自都去忙吧,就别瞎操心了。此事就此打住,不得再提!”

    “是!下官领命!”众人虽然满心的疑惑,但面对胡濙,却还是只能乖乖地散去,不敢再有任何的废话。

    直到这些人都退下后,胡濙才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善思,此事我这个做先生的只有先委屈你一下了。希望你可以明白我的一番苦心,莫要怪我才好哪。”

    下面的人不了解此事其中的奥妙,胡濙却在思忖之后迅速明白了背后的危险。

    确实,只要他胡部堂拿着这份浙江杭州城内大小官员的陈情表,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线索交给天子,陆缜的案子就很可能被翻回来。

    只是,这就算是胜利了么?胡濙以为不然,他甚至觉着这么做才是在害陆缜。

    这是什么?这是在直指天子犯下了大错,冤枉了一个臣子,这可是要被写入史书中的。到说,当今正统帝恐怕就得在青史中留一个昏聩的骂名了。

    或许以如今天子的圣明,他未必会怪责陆缜和胡濙,反而会因为心生愧疚而给予陆缜以补偿。只是,这真的是出于他的真心么?

    君,终究是君!当为人臣者越过了某个界线,触动到了天子的逆鳞时,即便是再温和的皇帝也会对其恨之入骨。哪怕这次承认了错误,饶过了他,等到将来有了机会,只会变本加厉地报复回来。

    唐朝的唐太宗很贤明吧?魏征很清很正,很能劝谏吧?这是一对千古传诵的君臣故事吧?

    可这,只是温情脉脉的谎言罢了。真正的内情,是唐太宗在魏征死后找了一个罪名就差点把他全家都抄了杀了。那是何等的怨恨之心哪。

    伴君如伴虎,这话可不只是说说而已。

    胡濙经历四朝,早把这一切都看透了,知道这时候再为陆缜翻案是非常非常不理智的行为。既然已成了定局,既然天子都下了诏书,那只能认了。

    当然,此事也不是完全没有翻覆的可能。不过却不是现在,而是要等到将来。

    等到一切都时过境迁,所有人都几乎把这事儿给遗忘了,他再把这份东西单独拿给天子过目。如此,才能起到挽救陆缜前程的作用。

    “唯留待将来了。善思,你能明白老夫的这分心思么?”胡濙拿手轻轻地按在重新抽出来的那份公文上,若有所思地在心里念了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