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产(一)

    关于新成立的工厂要迅速投产,科学院院长李森科对此事也颇为上心。

    当然,李森科在农业问题上有着一户常人的主观能动性,他在杨明志这里得到了“温室大棚”的灵感后,亦是以极快的速度成立了项目组,除却自己兼任组长外,就已经派遣人手,以及动用个人的关系,去筹措建设温室的所有材料,以及作物的种子。

    李森科给设计局提供了两辆有棚卡车和额外一辆轿车,这些车辆是借给设计局的,所谓特殊时期的帮助。

    “呵呵,至少我的人不用坐着雪橇过去。”

    杨明志当仁不让的收下这笔赞助,紧接着号召其随行者,带着所有的必要行李上车。

    没有磨蹭亦没有拐弯,所有的车辆最前端都插着一面红旗,一列浩荡的车队直奔城市的西南方而去。

    对于广大的市民,十月十八日是难得的休息日。

    那些工作相对清闲的人,今日终于可以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他们最想做的,其实就是在家睡觉。

    可惜相当多的普通工人,个人的假期基本被取消掉。

    当全国总动员的命令下达后,全苏各个城市谨遵莫斯科的命令,那些最关键的工业城市们纷纷进入紧急状态。

    一时间,几乎所有国营工厂的工人们,他们的假期被取消,每个人还被要求强制加班三个小时。如此命令自然立刻遭遇到大规模的质疑,不得已当局往往采取强制手段。

    随着战局的迅速恶化,强制手段命令工人们加班已经没有意义,因为人民普遍切身的意识到,如若大家都懈怠了,战火即可从东欧烧到西伯利亚。

    所以即便今日是星期天,城内所有的烟尘依旧喷涌着厚重的浓烟。

    只要看到那些浓烟,杨明志就不得不感叹一番。

    毕竟在另一个时代的中国,工厂浓烟代表了什么?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雾霾之根源,以及居民越来越严重的健康威胁。

    如今,仿佛浓烟如同罩子彻底盖住新西伯利亚市,才是对她庞大生产力的证明。

    空气中弥漫着焦糊气味,那是燃烧煤炭和原油造成的,未经过深加工的初级燃料直接投入炉子里,杨明志可以估计,自己麾下工厂里的那些小型的熔炼车间,最好可以使用燃煤,然而就自己获悉的情报,只怕自己也要烧石油来熔炼了。

    车队的旅途非常顺利,随着愈发靠近工厂,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

    杨明志注意到了一些形迹可疑的卡车,首先它们都是仿制美国福特的苏联国产卡车,它们的车厢用帆布覆盖,明显里面有着很多的货物。

    这些运货卡车不足为奇,新西伯利亚市区内,除了还在运作的有轨电车(轨道处积雪被车载挡雪板全部推掉),就是这些卡车最为繁忙。

    某种意义上,城市街道中穿行的卡车,它们就好似红细胞,就是它们将所有工厂需要的各种物资,以及产出的各种成品,完成最恰当的运输。

    针对厂也不例外。

    由于杨明志做出要求,所有的生产原料全部堆到834厂的仓库中,待物资运输完毕再另行分配。

    至于后勤部门会运来多少东西,杨明志并不清楚。

    终归那不是一个小数目,然而今日大清早的见闻,着实吓了杨明志一条。

    为何?

    原因真的非常简单!

    原本是颇为偏僻的两个工厂厂区,而今运货的卡车大排长龙。

    “啊,这是在搞什么?乌莫夫是不是觉得我可以一天生产一千支?”杨明志不禁惊呼道。

    开车的格里申科亦是不清楚,他随口一说:“可能州长同志对您有着巨大的信心。”

    “也好。”杨明志不禁打了个哈欠,“我到时要看看都是些什么材料。”

    在杨明志赶来之前的一个小时,物资的卸货已经开始。这里,834厂的厂长安德烈耶夫自感任务之艰巨,他顾不得吃早餐,啃了一片干面包就亲自指挥卸货,顺便还把835厂的安东诺夫请来,协助自己指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