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岑的新编第324师

    指挥部不能有效的指挥如此多人数的部队,使得步兵师总是无法取得如预期那般的战斗力。

    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人,他们都看到了大兵团编制的弊端,故而修改后的新编制标准就落实到大量新组建的部队,以及针对撤下来打残的旧部队。

    现在,一个指挥部只要指挥最多四个团级单位,很多时候才指挥三个。这就好似一个胖子,他减肥成功后变得颇为灵活。

    但巴尔岑还是渴望统领更多的部队,现在的他总觉得自己怀揣师长的证件,旅行的简直是加强旅的责任。

    他同样也清楚意识到最关键的事。

    这个师长不好当啊!上级最多给予两个月的时间,一群普通公民就必须变成可以作战的部队,无论大家是否准备好,都必须带上武器前往战场。

    战场是什么?巴尔岑真是再清楚不过了。

    无数的战友牺牲了,哪怕是战斗经验极为丰富的老兵,死亡也是突如其来的。对于他个人,他完全不怕死,只希望若是战死了,能够死得足够英勇。

    巴尔岑早已忘记了什么叫做害怕,他也没有对战场的恐惧,然而面对自己麾下的一群新兵蛋子,这些人的眼眸里充满了对战场的种种揣测,有畏惧、有怀疑、有抗拒,还有跃跃欲试。

    不管他们是什么态度,而今接受了国家和人民的召唤,打击侵略者甚至为之献出生命,那是大家的责任义务。

    要把一群普通人短时间内训成优秀部队,何为优秀部队?在巴尔岑看来,自己的老上司别列科夫将军,由他亲自指导重建的近卫284师,就是教科书般的“优秀部队”。

    “这一次我也做了师长,我就是要训出一支强军,在下一次作战中立个大功!”

    巴尔岑就是这般心态,往大了说他是在报效国家,往小了说,就是要用实际行动反驳别列科夫将军对自己的异见。

    不错,杨明志一直觉得巴尔岑之流也就做个营长,统领团级单位都忘了该怎么打仗了。

    如今哪怕是战争伊始的营长,只要他在前线存活一年立下一些战功,突然提拔为师长也是合情理的。

    如何统帅一个师?巴尔岑有一个绝佳的老师。

    六月底展开军事行动的近卫284师,它就是最佳模板。

    巴尔岑觉得别列科夫将军取得一些列成功,所需的就是三大法宝。第一,战前对士兵严苛的体能和技战术训练。第二,不同于一般部队的特殊武器装备。第三,优良的通信系统。

    这三点中哪一个最重要?当然是严苛的体能训练!

    在巴尔岑看来,装备自产的高性能RPG武器和鲶鱼火箭炮,是让部队有了极强的反坦克能力,但若是敌人都是一群纯粹的步兵,这些武器的使用效能就打折扣。

    抛去这些,近卫284师和友军伞兵233旅,大家装备的武器里最好的也就是SVT40这种半自动步枪了,部队里还有大量缴获的德军MG34。至少的军械上,沼泽地的苏军和其他的苏军只是在步兵武器得到加强,至于重炮,也就那缴获的二十门缺乏dàn • yào 的75毫米野战炮罢了,炮弹迅速耗尽后它们就是一堆废铁。

    真正让近卫284师屡立战功的,还是别列科夫对军队的“斯巴达式”的训练。

    士兵要非常能负重奔跑,以此练就极强的机动性。每个士兵都要加强打靶训练,以求快速练就合格的枪法。

    还有另一个关键点,按照沿用三年的1939版《步兵操典》,部队最小作战单位是步兵班,在巴尔岑这里,他果断予以调整。

    最小战斗单位,应该是“作战小组”!一个步兵班要细分成三个小组,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三个小组构筑成三角形阵型,以一个“铁三角”共进退。

    担任师长后的巴尔岑没什么怨言,他有的是极大的着急,尤其是《红星报》这一主要面对军队的报纸发放下来供战士们传阅,其中总是介绍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要,与英雄人物们的伟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