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3/8求月票)

    ……

    表演流派这东西其实就是兵法而已。

    隶属于哪个流派,创作时遵从的是哪种流派的创作手段。

    这个不是硬性规定,创作是dú • lì 的,流派是印证。

    表演这门技术,入门之后,会发现越来越难,甚至越来越恐惧,越来越觉得能力有限。

    想得越远,越达不到,想得越深,给自己带来的就难度越大。

    为什么越是优秀的演员越要对服装、化妆有要求,因为害怕自己塑造得不够圆满,所以需要这些来辅助表演。

    《小丑》剧本很完整,人物关系建立得很充分,亚瑟这个人物的成长轨迹也很充裕,七次被生活重击…

    第一次是列车上碰到三个青年人,嘲笑小丑,质疑他大笑的意味,把他踢倒在地疯狂殴打,怒气之下“善良”的小丑开枪杀了人;

    第二次在看到母亲手写书信,得知自己“父亲”的身份,便来到父亲的庄园,遇见父亲现在的“儿子”和管家,被管家打了一拳并苛责“你母亲就是个表子”;

    第三次,则是自己被同事暗算,带了一把枪到孤儿院表演,被发现后遭遇开除,接电话时小丑无奈落泪;

    第四次,电视上看到搞笑节目中偶像用喝醉视频调侃小丑,将痛苦放大成为奚落笑话,上节目的梦想成为一把报复的利刃;

    第五次,是在厕所围堵“父亲”,得知自己非母亲亲生而是弃婴,并被“父亲”打了一拳怒斥“不要接近我的儿子”;

    第六次,承担着搞笑义务接受了偶像真人秀节目邀请,在节目中心声倾吐被观众赶下台,复仇之心让他再次做出疯狂举动;

    第七层次,想象中和邻居黑人女嘿咻,但自己在落寞之时闯入女方家中,女方正在和自己男朋友办事…

    外界的刺激是一方面,内因是因为他本来就是有精神上的疾病,而且突然出现了断药。

    连续压抑了五分之四的剧情,最后的五分之一,亚瑟彻底转换成了小丑,他在最后一次登上偶像真人秀节目舞台之后,当众枪杀了默里·富兰克林…

    整个哥谭市陷入恐慌之中,大街上到处都是带着小丑面具的人作恶…

    布鲁斯·韦恩的父母托马斯·韦恩和玛莎·韦恩也在混乱中被带着小丑面具的一伙人枪杀…

    这个剧本,小丑的完成度要高于《黑暗骑士》,因为它将欲扬先抑的小人物憋屈和欲望放大后的张力呈现得更为直接!

    当然《黑暗骑士》的剧本太好了,社会结构的探讨之开放性远不是《小丑》能够企及的!

    沈明放弃了把小丑演的三七分,所谓三七分,指的就是一个正常人身上肯定有好有坏,但是小丑不配,他就是一神经病…

    恶人绝不把恶写在脸上,但是神经不正常的人会把这东西标注出来…

    有了这层想法之后,沈明在表演的时候会刻意控制。

    但是呢,他还是有点担心之后的拍摄。

    因为彻底的疯癫,他没演过!

    罗伯特德尼罗建议他看看《出租车司机》还有《发条橙》…

    “《发条橙》?”

    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