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一用是书生!

    魏琊气势磅礴,铿锵有力,给人一种不容置疑的感觉。

    “诺!”文武百官齐声作辑喝道。

    “退朝!!”司忠尖锐的声音响起,文武百官再次弯腰作辑,恭送魏琊离去,待魏琊走后,文武百官纷纷结伴而行,陆续离开太正殿。

    离开的途中,朝中大臣纷纷恭喜五位尚书大人,一路奉承。

    “多谢相邦大人提携,此恩,下官没齿难忘!”

    太正殿外,户部尚书唐央恭敬的对着正在离去的孟歌行礼道谢。

    孟歌闻声止步,转身看着唐央,带着笑意道:“你不必如此,你有今天,都是你自个的努力,若是你刚才搭不上陛下的问题,本相再怎么三寸不烂之舌,你也当不了户部尚书,这都是你应得的,不必感谢,若是真的感谢,就感谢陛下吧!”

    “自然多谢陛下隆恩浩荡,但若不是相邦举荐,陛下也不会注意到下官!”唐央神色谦逊弯腰作辑说道。

    孟歌摇头苦笑一声,转身离去...

    一个时辰后!

    “皇帝诏令,念天下士子苦读诗书,无用武之地,无法展开心中抱负,特举行科举,凡是大魏帝国士子,皆可在当地学堂进行院试,中者封生员,可在官府当差,当地第一名封解元,可任从九品官.....”

    “皇帝诏令,念天下士子苦读诗书,无用武之地,无法展开心中抱负,特举行科举,凡是大魏帝国士子,皆可在当地学堂进行院试,中者封生员,可在官府当差,当地第一名封解元,可任从九品官.....”

    “皇帝诏令,念天下士子苦读诗书,无用武之地,无法展开心中抱负,特举行科举,凡是大魏帝国士子,皆可在当地学堂进行院试,中者封生员,可在官府当差,当地第一名封解元,可任从九品官.....”

    官府的传令兵纷纷骑着骏马游街串巷和发布告示,宣告这科举制度,同时也派出大量信探前往各地,通知当地官府,再由当地官府发布告示。

    “考试就能当官?老天爷没有在跟俺开玩笑?”

    “嘶,天啊,我后悔了,早知如此,我应该多读一点书,要是当上官,几辈子都衣食无忧啊!”

    “哈哈,太好了,陛下圣恩,终于想到我们这些士子了!”

    “十月就开考了,不行,我得回去重读几遍!”

    看到公告和听到官兵宣读的百姓,纷纷与左邻右舍讨论起来,无数士子都无比激动,直接跑回家中看书写字。

    时间缓缓流逝,经过时间流逝,科举的消息传遍全国各地,无数士子为之振奋....

    位于扬州东部,东海海岸以西三里之外的大村庄内,十几名孩童在嬉闹玩耍,已为rén • qī 的妇女坐在自家屋檐下,挑菜洗菜,时不时与邻居说笑,成年男子则是乘船捕鱼或者在田地收割今年的丰收。

    六岁以上十四岁以下的孩童则是在村里的学堂读书写字,时不时传来孩童齐声朗诵的声音,令整个村庄充满生机勃勃之像。

    这里乃扬州东阳郡平山县青海村,青海村春暖夏凉,水土肥沃,一边靠海赚钱,一边耕田获取粮食。

    在青海村较为偏僻的角落,一户人家居于此地,房屋是青砖瓦房,内屋干净,从此处可看出,居于此地的人,不是穷人。

    在屋内一间房内,一名二十岁的青年盘坐在地,双肘压在小矮桌上,双手捧着一道竹简,津津有味的看起来,有些看不懂的,还用毛笔沾红标注,在青年的小矮桌上,摆放着数十道竹简,墙角的书架上,也都摆满了竹简。

    青年相貌英俊,剑眉星目,长发垂落后腰,身有七尺,腰佩四尺长剑,看起来英姿飒爽,能文能武。

    但观察仔细的人就会发现,青年神色带着一丝哀愁,仿佛运到不如意的事情。

    这名青年名为青慕,年龄十九,父母捕鱼种田为生,由于其父技术高超,又是一个老渔民,每次捕的鱼又大又多,甚至一些稀有鱼类都能补上,如今帝国富裕,百姓腰包鼓鼓,帝国中部北部南部百姓都异常痴迷海味,导致青海村靠着捕鱼,每年都能赚大钱,村里只要愿意干活,身上都有十几两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