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北伐

    第三十四章      决策北伐

    南京乾清宫之中。

    张轩见内阁与枢密院的人都来齐了,二话不说,先定下基调,说道:“北方变故,阿济格兵败被杀,顺治亲政,对多尔衮开棺戮尸,清理两白旗,清军军心动摇,真是北伐良机。”

    “故而,朕决定,大军北伐。”

    张轩知道,如果他不说这一句话,别的不说,单单是争论是否合适北伐,就要好长时间,而今张轩定下调子,他们只能选择执行了。

    “礼部,立即撤回使者。”张轩说道。

    文安之说道:“是。”

    张轩说道:“姚大人,立即清点国库,并监管铸币厂,我要知道能动用多少粮草。”

    “国库之中,有粮食千万石,银币七百万两,而铸币厂这三个月的钱息,也有三百万两之多,这仅仅是国库,如果臣接管各省库,大抵能翻上一辈,但是也是极限了。”姚启圣说道:“陛下,只要等上三年,臣定然为北伐做好充足的准备。但是粮食却是不可能了。天下初定,民间也没有多少粮食,还想北方贩卖了二百万石粮食。”

    张轩说道:“什么时候准备算充足?当年征战,有一日三餐就算充足了,我意已决,无须再言,你准备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发行国债。先来两千万两。我记得当十大钱的范版,已经做好了,随着准备熔铸铜钱做当十大钱。”

    “第二,准备好粮食,各省的粮草向长江一线汇集。”

    他微微一顿,说道:“军需紧急之时,允许地方官便宜行事,之后报备。”

    张轩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拼命铸钱,用准备用铜板当十大钱。

    这样的行为,定然会引起币值大跌。

    虽然也是剥削百姓,但是在张轩思来想去,这是最好的办法了。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

    首先,征税是要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很可能是带血的。

    崇祯加岁才多少钱了,一年一千三百万两,但是下面人层层加码,将偌大的明朝,弄得分崩离析,这些官僚从民间收上来的,决计不是一千三百万两,定然是好几个一千三百万两。

    因为这个时代经济特点,因为交通等原因,币值贬值,影响到农村,已经是好几年后的事情了。

    损失是一并损失,而不是将重担压在底层百姓身上。

    至于便宜行事,更是给地方官员一把尚方宝剑。

    他不知道各地官员的德行。

    虽然昭武三年,将整个官场都清理了一个遍,但是张轩并不觉得能影响这些官员的本性。只是两项其害取其轻。

    只要能一战驱除东虏,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是。”姚启圣说道。

    “你觉得什么时候才能准备好?”张轩问道。

    “五月。”姚启圣说道:“最少数个月准备。”

    姚启圣知道张轩的计划,一决定北伐,就不是一支两支军队了,而是数十万军队,为这么多军队筹措物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张轩转过头,对袁时中说道:“五月行不行?”

    姚启圣点点头说道:“枢密院定下的计划,也是五月。”

    “农忙时间,南方是早过北方的,也就是说我们能在南方收获之后,再大举北上,因粮于敌。”袁时中说道:“这个时间正好不过。”

    张轩说道:“好。”

    粮食最大的消耗,很多时候,都不是将士们吃掉的,而是在路上运输的消耗,要知道运输的民夫要吃饭,所以运得时候,运费超过了运输量,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能因粮于敌,吃敌人一颗粮,就为后方省下十颗粮食。

    张轩说道:“具体规划给内阁说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