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与南京二

    第六十一章    襄阳与南京二

    张轩还没有到襄阳,关于襄阳的各种消息就传到了张轩耳朵之中。

    襄阳一直是张轩关注的重点。

    所以对襄阳战事之中发生的变故,张轩并不意外。

    如果不是襄阳阵势一直处于激烈的交战之中,张轩未必不愿意与郑成功联手一次。正是济尔哈朗锋芒在背,张轩不愿意冒两面受敌的风险。

    不过,张轩看的很明白,双方看似激烈交战,但是济尔哈朗将战事局限于樊城一地了。

    樊城重要吗?当然重要。但是以济尔哈朗手中的兵力,未必不能将战事铺得更开一点,比如在汉江上游,或者下游寻求突破,或者如清军的拿手好戏,绕城而过,自己突击后方。

    襄阳城固然是天下险城,但毕竟不是一道城墙,可以做到滴水不漏。只是清军绕过容易,但是将来退回来就不好办了。

    所以襄阳战事虽然惨烈,但是就规模上来说,一直在蓄势待发的状态。就好像楼上砸下一个靴子,而第二个靴子什么时候落下来,却就看情况了。襄阳战事,看似平稳,但实际上非常不稳定。

    一旦出了败一场,江汉就被清军洞开了。

    张轩心中默默估算眼前局面。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时间。

    他将武昌的兵力都带过来了,可以说在长江之上,安庆高一功部之外,几乎再也没有夏军的一兵一卒了。

    这样的情况,在张轩看来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不是郑成功与清军交战,他还不敢做到如此决绝。

    不过,既然已经做下来了,而今就容不得一丝犹豫。襄阳一战不能焦灼下去,不能拖延下去。不管清军的那个郑亲王是心中怎么想的。张轩都要压上全部军力,以力胜人,与清军好好打一仗,最少要重创清军。

    张轩立即下令说道:“各部人马全部出击,在渡过汉江,全线出击。我亲自带领本部在樊城之南登陆。罗岱,全军骑兵都寄予你之手,清军粮草所寄,就在南阳,我命你突击南阳。”

    罗岱面色铁青说道:“末将明白。”

    他之所以这个表情,却是罗玉龙之败后,他受到的打击最大。

    罗岱看似没心没肺,但是心底精明的很。

    他虽然作战勇猛,但是每每擅自行动,总是做出出乎意料之事。看上去各级将领是因为爱才之心,才不加以重惩,但还有一原因,就是他姓罗。不看僧面看佛面。

    而罗玉龙之死,大夏大位转移已经成为必然了

    ,且不提他与罗氏父子之间的感情。单单这种利益上的差矣,就让他沉闷低调了好多天了。

    更不要这一战,并不那么好打的。

    张轩想骑兵出击威胁敌军后路,但是夏军全部骑兵集结起来,也不过两三万,不可能再多了,而清军的骑兵远远不止这个数,在后方的粮草重地,自然也会有重兵把守。

    这一件苦差事。

    他的脸色自然不好看。

    不过,这倒不是张轩有意为难他,而是对于夏军之中的骑兵将领,张轩与罗岱合作最多了。也是最为信任他了。这样关键的事情,不放在他信任的手里面,张轩又怎么能放心啊。

    随着张轩一声令下,他还没有到达襄阳,襄阳的战事的烈度就提高了不止一个台阶。

    特别是一部分夏军从汉江上游渡江,还有枣阳的夏军也有蠢蠢欲动的趋势,实际动静没有多少,不过声势浩大之极。

    樊城。

    从武兴元年开始修建,三年来断断续续的修建的城池,第一次大战,就失陷在清军手中。

    不过,这不能完全怪樊城守军。

    一来是,清军竭力进攻,樊城数千守军不能抵挡。二来却是樊城选址也有一点问题。

    樊城与襄阳城隔着汉江相对。就地势来说,襄阳城背靠岘山,要高过樊城。而襄阳城的重要性要比樊城重要多了,就是所谓的宁决于北,不决于南。宁可樊城被淹,决计不能让襄阳有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