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通行证

    曹嵩眉头微簇,尚有些担忧,心头不住的嘀咕,铄儿毕竟还是太小了,太学大学部?他能适应那里的学习、生活么?

    哒哒哒…

    马车驶动…奢华的马车很快消失在了金乌巷,消失在了路的尽头。

    曹铄的太学生涯要开启了。

    ……

    ……

    “雍”在诗经中,意思是四面环水。

    太学的大学部就处在这样的一个被称为“雍”的所在。

    古人最是讲究天圆地方,清澈、宁静的湖水将中间的太学大学部团团的包裹,水中间的亭台楼阁,犹如一块玉璧,象征着君子温润如玉,圆通如玉,变化无穷…

    而教书先生与学子们在湖水当中,与外界近乎隔绝,这是要让他们够潜下心来,只读圣贤书!

    四面环水的雍丘之上,有一处独木桥,这是唯一通往太学大学部的独木桥。

    大汉学子中有传言,谁若是有资格挤上这独木桥,就等于拿到了一张仕途通行证…这也是后世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出处。

    “桥大公子?”

    蔡邕正在审视着学子名单,却见到一个老叟缓缓的走来,却不是上一任的太学总长桥玄,还能有谁?

    “倒是没想到?桥大公子会来。”蔡邕赶忙让出主位,显得十分的恭敬。

    “太学要开学了,我怎能不来凑凑热闹?”桥玄挥挥手,又填得几岁的他,已经没有以往的步履如风…“每次来到太学,总让我想起了曾经。想起了一个个太学读书的学子。”

    一番感叹,桥玄转过头好奇的询问蔡邕。

    “今年大学部招收了多少学子呀?”

    “六十二人!”蔡邕回答!

    唔?

    桥玄微微一怔,照理来说,太学大学部每年只会招收是个班、每个班级十五个名额,每个年级六十个名额,四个年级,共计二百四十人,决计不会多一人少一人。

    至于缘由,太学共计二百四十名先生,几乎可以达到每一名先生额外教授一名学生。

    可今年,却是多了两人。

    桥玄伸出手,蔡邕会意,递上去今年的太学名单…

    其它的倒是没有什么,偏偏司马防这班多出了两个人,他们的年龄格外的显眼。

    曹铄,六岁!

    刘辨,六岁!

    咻…桥玄微微思索,六岁的曹铄入太学,他倒是有所耳闻,蔡邕亲自去考教,想来不会有什么纰漏。可这个刘辩何许人也呀?凭什么他六岁也能上太学大学部?

    “蔡大总长?他?”桥玄好奇的问。

    “不能说。”蔡邕却是摆了摆手。“桥大公子,此事关系重大,恕学生不能多言哪!”

    “哈哈!”桥玄笑出声来,宦海多年,他能猜出,多半这个学子跟宫里有关…

    既是如此,自然不该多问。“好了,蔡大总长,带我去见见那个六岁的曹铄吧?这段时间,他可是风头无虞呀!”

    “哈哈…”蔡邕一缕胡须。“桥大公子?上一次,你对一个学子这么抱有如此大的期待,我记得还是十一年前吧!”

    唔…

    桥玄微微一笑。

    岁月如梭,一眨眼十一年过去了,遥想十一年前的那个开学季,为了让抱有极大期待的曹操能上太学,他桥玄可是费劲了心思,甚至不惜辞去了大鸿胪的高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