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寺的佛(2)

    我和徐空兰熟练地打开哈达。佛爷哈哈地笑了,那是一种与在一个普通村庄里,慈祥地给孩子们讲故事的老人家没有什么区别的笑声。

    徐空兰献了哈达,然后跪在地上,佛爷很亲切地为她摸顶祝福,并用很亲切的态度问候着:“你好,你好。”

    轮到我了,我也照样子做了一遍,可佛爷并没有把哈达收下,而是很高兴地把哈达挂到我脖子上,然后为我摸顶祝福,依然亲切地说:“你好,你好。”然后,又用手捧住我的脸,和我碰了碰额头。

    这叫“碰头礼”,是表示尊重和认可的一种礼节。

    佛爷为什么和我用这样的礼节?我很吃惊,也很奇怪,于是胡思乱想起来。

    此刻,我终于看清楚这位活佛的模样。

    他大约六十来岁,身体非常强壮。圆圆的脸盘,下颌有一点点尖。头发只留了一点,鬓角已经是白色了。鼻子又高又挺,眼睛不算很大,却别有神采。脸上绽放着笑容,那么天真,竟然像个孩子,只不过眼角有深深的皱纹。

    他身上那明黄色软缎面的“东嘎”,颜色更深的藏红色毛呢料子的袈裟,显示着与普通僧人不同的身份和地位。

    他非常慈祥地看着我,笑眯眯地说:“我以前没有见过你吧?第一次来吗?”

    “不是第一次来,不过以前是没有见过您。”我赶紧回答。

    佛爷笑了:“哦,我很喜欢年轻人,他们更有朝气和希望,让我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我年轻的时候读书很用功,但是那个时候,碰到了一些事,佛教的书籍就很危险了。现在好了,国家很开明,允许我们学习经典了。但是我年纪太大了,很惭愧,还没有来得及学习,就已经老了……哈哈……”

    “我汉语讲不好,”他开心地笑着,接着问我,“不是标准普通话,你听得懂吗?”

    我微笑地注视着佛爷的眼睛,真诚地回答:“听得懂,佛爷的汉语讲得好极了。”

    “是吗?谢谢你。”佛爷很谦逊地笑着,“说实在的,真正说起来还是有不少困难的,呵呵……”

    我们被那个年轻的小喇嘛安排坐下后,徐空兰就开始与佛爷聊一些家常。

    真奇怪,地位崇高、学问渊深的一位活佛,竟然有耐心陪一个普通人大话家常?

    我心不在焉地敷衍着,开始打量整间屋子的摆设。

    佛爷的法床是一座雕刻着精细图案的大木床,有些像我们古时候的那种柳树床的式样。只是法床的靠背雕刻了许多茎蔓盘附的宝相花和传说中的“喷焰如意宝”,而床箱上更多地雕刻了栩栩如生的雄狮、大像、鳌鱼、鹏鸟等等护法动物。

    佛爷的背后和两边,还摆放了“流云行龙纹”黄色缎子面的靠背和迎手,很像故宫里的摆设,不但富贵而且**。

    房间不大,但是一个雕刻精美、色彩艳丽的佛龛,却占据了整整一面墙。

    在私人的房间里设立这种佛龛,而且这么大,可能只有在活佛们的房间里才能看得到吧。佛龛分为两大圈。里面一圈,比较薄,被划分为十二个小格子,每一个小格子里都摆放一尊佛像。外面的一圈比较厚,被划分为八个大格子,格子里放满了藏文经典。

    那些经典,是一种一尺来长的活页版式,都用黄色丝绸整齐地包裹着,向外的这个头,还夹上了红、绿、蓝三种金丝彩缎,由小到大叠加缝制而成目录头,可以方便查阅名目。

    佛龛前,摆放了“七珍”、“八宝”等供养物,和蜂蜜、酥油等五精华,香、螺等八供养,还有一溜七盏小金碗里,用藏红花和薄荷冰沏成的甘露水。

    最前面有一座银子打成的镂空图案的卧炉,袅袅的香烟从里面缓缓地升腾出来。

    一盏高脚錾花银灯,镶嵌了珊瑚和松石的小珠子,里面是处于半融化状态的ru 黄色的酥油,在静谧的火苗的辉映下,亮晶晶地燃烧着,散发着阵阵ru 香。最两边,是“居士”(在家学佛的信士)们送来供佛的新鲜切花,娇艳欲滴,生气盎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