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中国式经验

    粗略计算一下,这是一比庞大的收入,完全够老虎过生活了,而基金会的钱和政府的资金可以更多的投入到科研上面。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汤姆连连点头,他心里也有过类似的想法,目前保育中心部分场馆也对外开放,但是收支并不平衡。

    他继续请教道:“刘,你能再说具体一点吗?”

    刘伟微笑道:“东北虎林园具有野化驯养区、成虎区、育成虎区、种虎区、狮虎区、非洲狮区、虎王区、幼虎区、步行区和观虎台等11处参观景点。

    这些景点不仅仅为游客提供观赏服务,而且将各个年龄段的老虎区分开,有助于它们的成长,也有助于工作人员的管理和驯养。

    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向游客宣传和科普老虎,生活在苏门答腊岛的居民包括一些地方官员保护意识欠缺,需要一定的宣传普及。

    通过宣传和普及又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汤姆忍不住拍了拍手掌,“刘,这个方法真的太棒了,我需要和当地林业局沟通,我相信以虎养虎的模式同样适合苏门答腊虎!”

    他知道刘伟提出的只是概念框架,在印尼推广这种模式肯定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不过汤姆信念很坚定,不然他也不会从伦敦动物学会跑到印尼来,一来就快十年了。

    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比保护苏门答腊虎更重要的事情了。

    “我这两天大致参观了一下苏门答腊虎的保育中心,有一个问题,你们要重视起来!”刘伟提醒道。

    “刘,你快讲!”

    汤姆已经投入到一个求知者的角色中去了。

    他从未如此迫切想去听一个人的建议。

    刘伟道:“苏门答腊虎的野性驯化。

    汤姆,我们都知道只有山林才是老虎最理想的生活环境,保育中心繁衍出来的老虎终究要放归野外才能保证整个野生苏门答腊虎种群的延续。

    当然,环境保护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方面主要依靠政府的强制手段。

    而苏门答腊虎的野化训练直接关系到它能不能适应野外环境?

    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身体健康检测来判定,要知道就算是东北虎林园里面通过野化训练的东北虎也不一定能够适应野外环境,何况只是做了一些身体健康检查的苏门答腊虎。

    野化是一个过程,从幼崽生下来开始,它们就需要去适应的一个过程,直到完成整个野化训练到达放归野外的标准,老虎才可能在野外生存下去,然后自身繁衍后代。

    苏门答腊虎的保育中心在这方面的投入不够,特别是建立起在苏门答腊虎自身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基础之上的野化训练体系需要尽快落实,也要引进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

    fp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