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外的援军(上)

    见此,萧延平也是一声高喝,立马催马前迎,手中刀高举过顶,却是要与孙途来一个正面交锋,以硬碰硬。不过他心里很是清楚,骑兵对步卒可是占尽了便宜,纵然对方武艺似在自己之上,如此交战自己也是大优。

    只片刻间,两人已正面相遇,挟骏马冲势而来的萧延平势若雷霆,暴喝再起,刀如匹练般划破空气,直取孙途头顶。而孙途的长枪这时却慢了半拍,而且因为高度上的差距,让他这一枪似乎只能中敌坐骑,而难损其分毫。

    也就是说,要是这一招接实了,孙途将以自己一命换得对方一马,这可实在太吃亏了。萧延平则是双眼圆睁,只等一刀中敌。可就在这一瞬间,他心中却是警兆陡起,眼前宋将无论武艺头脑皆非等闲,眼下也没到彻底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怎么就会犯下如此错误,给自己这么好的机会?

    其中有诈!

    这个念头一起,萧延平心下就是一紧,手中下挥的一刀明显收了三分力。而就在这时,孙途也变招了,他突然弃枪,伏身,右手在腰间一抹,一道寒光呛啷出鞘,并借着身体的冲势,划过一道完美的弧线,唰地一下劈在了对方的骏马前腿上。

    鲜血迸溅,惨嘶骤起,那骏马被一刀断腿,整个身子竟不自觉地腾空而起,再一头往下栽去。而孙途也趁此机会猛一回身,手中刀再次急斩出去,直取对方的后背。

    正如萧延平最后所警觉的那样,刚才那气势不小的挥枪猛攻居然真就是虚招,为的只是吸引对方全力出招,然后他则先伤马,再杀敌,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战斗经验极其丰富的孙途又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步战与骑兵对决有多么的吃亏,所以才有了这冒险一招。但他终究还是没能成功,因为萧延平在此之前也已做出了最及时的反应,同样脱马翻身,收刀自守,使他这凶狠一刀被完全挡下。

    当的一声震响后,孙途整个人已侧翻而去,而刚从马背下来的萧延平也是踉跄落地,再往后退出十多步后,方才稳住身形。此时的他脸色越发凝重,后背一阵发凉,刚才这一个照面要不是自己临时警惕变招,恐怕真就阴沟里翻船了。

    而孙途在稳住身形后脸上却是一阵懊恼,这已是他创造的最好的杀敌机会了。甚至于,这已是最后的翻盘点。因为如果刚才自己能阵斩敌军主将,那辽兵必乱,到时他们的攻势也就缓了,山上的部下才有一搏之力。但现在嘛,敌将安然,反倒是自己,已再度陷入到了敌军的包抄之中。

    而已经回过身来的他也更清晰地看到了跟随自己杀下来的青州兵将士的危险处境——在面对三面包抄后,一阵厮杀下来,一百多人只剩下不到五十,而且个个带伤,眼看就要被几十倍的敌人给吞没掉了。而孙途自身也同样陷于数十倍之敌的包围之中。

    这一刻,这支作为诱饵而来的宋军,真就来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期待中的援军,却是直到现在都还未曾出现。

    到了此时,孙途已经心知肚明,援军是不可能来了。这必然是雁门关中再起变故,有人从中作梗,竟是顺水推舟,想借辽人的刀除掉自己!

    但到了这时,孙途已无暇再去后悔之前做下的决定了,哪怕想要报复,也得先有命回去才成,所以他此刻再度收摄心神,横刀在胸前,亮出了最后一搏的姿态来。

    而萧延平,则眯起了眼睛,却不再急着冒进,而是突然喝道:“给我围杀了他!”他可不想再逞英雄了,这里还有几十上百部下,足以围杀这个可怕的宋将。

    后方山冈上,曹炎等将握紧了手中兵器,呼吸已变得极其急促:“兄弟们,将士们!孙将军在下边拼死作战为的是谁?还不是为了给我们杀出条血路来?难道我们真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在下面浴血奋战却都无动于衷吗?现在已无援军,我们能指望的只有自己,只有我们全力一搏,孤注一掷,才能为自己打出一条生路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