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丘之城——罗马!(二)

    他学习凯尔特人的战术,先是将罗马军队以前的类似希腊的大方阵阵型改成多个小方阵(即中队),一个军团有50个中队,可以实施分头突击,使得以前臃肿笨拙的的罗马军团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其次,改变了军团中战士配置的原则。以往的军事传统是富有的、装备好的公民在前列,较贫穷的公民处于后列,现在则按照年龄和受训练的程度进行列阵。第一列是年轻人、第二列是壮年的士兵、后备的第三列则是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

    第三,改进了士兵进攻和防御的武器。铁制头盔代替了皮盔,皮制长盾代替了木盾,铁制枪头代替了青铜枪头,皮制胸甲也多被链甲所代替……当然,这其中迦太基的援助起了很大作用,让很多贫穷的士兵也可以使用由元老院分配的制式装备,从而扩大了兵源,当然战后要归还。

    第四,强调了外出作战时要建设坚固而舒适的营地……

    虽然罗马传统的军事战术已经实行了上百年,但一直在战斗中成长的罗马人一旦发现这种军事改革有利于他们作战,很快就开始推行,从成年公民到儿童几乎都在抓紧一切空余的时间进行训练,以期尽早的熟悉新的装备和战术,并且它早已经开始产生明显的效果。这些年,罗马对周边势力的战斗中几乎是保持着全胜。

    由于戴弗斯的重视,戴奥尼亚军务部也对罗马现在的军制情况有所了解,他们惊奇的发现罗马人的这些军事改革竟然跟戴奥尼亚重步兵的军事战术很相似,他们都认为罗马人一定是偷学了戴奥尼亚的战法,这一次派官员进入使者团,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想亲眼见证一下罗马军队。

    过了大竞技场,再向北走,街区的情况又有了变化,不但道路真宽了,垃圾变少了。连住宅也变得豪华起来。虽然还是有简陋的房屋夹杂其间,其房屋的排列还是有些无序,但是红砖白墙的大宅院明显的增多了,尤其是在道路南北两侧不远的两座不太高、看似面积却颇大的山丘上这样的住宅更多。

    一名来自于戴奥尼亚户籍部的使者团官员装作好奇的问道:“这里是富人区?”

    米努修斯听出了他的话中之意:之前是垃圾满地环境糟糕的贫民区,这里是环境不错、住宅不错的富人区,罗马城区内穷人和富人差距如此明显?!

    他机智的回答道:“每一个城邦都有穷人和富人,穷人和富人之间总免不了冲突。这是难以避免的,罗马也一样。但不同的是,罗马民众争吵归争吵,一旦公民大会通过了决议,我们就会齐心协力的去共同完成……”

    说到这里,他看向道路两侧的山丘,神情认真的说道:“在这两座山丘上所住的并不都是富人,但他们大多是罗马城最早的建城者和早期的公民氏族,他们曾经为城邦贡献更多,现在也同样是愿意为了城邦牺牲更多的一群人!”

    米努修斯手指着左侧的山丘:“这是帕尔蒂尼山。罗马城的缔造者、我们最初的国王罗慕洛斯带着跟随他的民众一开始就居住在这座山上。”

    然后他又指向右边的山丘:“这是西里欧山。200年前曾经是我们拉丁人的中心——阿尔巴.隆加被我们罗马击败,它的居民并没有成为俘虏,而是受到邀请,移居到了这座山上,成为了罗马公民!”

    塔皮鲁斯敏锐的感觉到米努修斯说话时骨子里透出的骄傲,下意识的问了一句:“请问你家是住在哪里?”

    米努修斯看似随意的指了指左侧的帕拉蒂尼山,实际上他没有告诉戴奥尼亚人他的全名:米努修斯.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科尔内利乌斯是罗马氏族名,这可是罗马贵族中的贵族、豪门中的豪门。

    塔皮鲁斯显然也感觉到了这一点,这位面带微笑、说着一口流利的希腊语、用词文雅的年轻人其实身上不经意间散发着贵族的气息。

    在戴奥尼亚王国内,当然也有一些贵族,他们都是在戴奥尼亚征服邻近城邦的时候归附进来的,有的甚至保留了部分土地财富而且还进入了元老院。但是在戴弗斯国王和戴奥利亚法律的严密控制之下,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权力,而且王国无论对贵族还是平民、老公民还是新公民基本能做到平等对待,因此象塔皮鲁斯这样奴隶出身的人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财富和权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