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也改革

    第二百一十四章【后宫也改革】

    等开会,“崇祯”让鳌拜、李岩、梁彬三人留下,商量些秘密的事情。

    “崇祯”尴尬道:“三位,这事我只能和你们商量,是关于后宫的。”

    鳌拜笑道:“难道你又要选妃?”

    “崇祯”摇头道:“不是我要选妃,而是宫里以前的妃子,我不知道怎么办好。她们挺可怜的。”

    原来有宫女向“崇祯”求情,使他对后宫里的妃子们产生了恻隐之心。那些人都是明熹宗的老婆,明熹宗一死,永远不可能翻身了。不要说她们,就连周皇后都被搁置一旁。

    在明代,想进宫非常困难。像周皇后、姚欣妍这种没有通过考试就进宫的,可谓绝无仅有。其他皇帝选妃都是经过严格的规范制度。据《明史后妃传》记载,朱元璋汲取历朝后宫乱政的教训,于洪武元年修纂《女训》作为管理后妃的家法。在后妃的遴选上,为防范朝中权臣与后宫勾结,规定“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妃、后多采之民间。”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

    选妃非常麻烦,明熹宗时期分八级。

    第一级是海选。在皇帝到大婚年龄时,派遣宦官到全国各地挑选十三至十六岁之间的良家美*女,从中海选出五千名。这五千人相当于拿到了一张选美资格证。皇家则支付若干作为聘金与路费,令被选少女父母按规定时限送女儿京城应选。

    第二级叫初选。这初选得选择一个大场子,由太监们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龄大小排序,逐一察看后,把那些或稍高、或稍矮、或稍胖、或稍瘦的少女淘汰。这初选便会淘汰掉一千人。这样的办法选出来的人,基本都是一种身材,如果章子怡是标准,那绝对看不见林志玲。其实这种方式很蠢,后宫的女人身材个头都差不多,皇上如果想换个口味,就得出宫,所以朱正德才会带着四大才子去“游龙戏凤”。

    第三极叫复选。一般于初选的第二天,这些初选过关的少女继续列队,太监们用十分挑剔的标准,仔细察看每人的五官、头发、皮肤,当然也包括三围,只要有一项不合规定,就得靠边站。然后就是让大家自报门第、姓名、年龄等,以考察音色、仪态,淘汰掉嗓音粗浊、口齿不清、仪态欠雅者,又筛掉二千人。

    第四级是精选。太监们用尺子细量少女的手足,再让她们走几步,看看步姿与风韵。于是,那些脚稍大的,手腕稍粗的,举止不端的,又遭淘汰。最终留下一千名美女晋级。而太监们的使命也至此打上了句号。

    第五级是留宫。分头安排宫中的老宫娥,将美女们逐一引至密室,探其ru ,嗅其腋,扪其肌理。其体检的严格程度不亚于选飞行员。通过体检,确定三百人成为入选留宫的宫女。

    第六级是晋嫔。这三百名留宫的美女,由皇帝的特派专员详细观察一个月,依据她们的性情言语,判断是否性格温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贤惠。据此,再筛掉二百五十人,剩下的五十人便自动晋级为嫔妃。

    第七级是由皇太后或太妃从五十人中选出三个供皇帝钦定。当年由太妃刘氏亲召五十人,以书算诗画等才艺为标准,最后选定三人,后来的皇后张嫣,贵妃王氏、段氏。

    第八级是钦定。刘太妃先把张嫣等三人的美态转告皇帝,熹宗再亲自召见三人,直接进行面试。这哪是找老婆啊?熹宗见着三个姝艳绝伦的美人,有些左右为难,举棋不定,便让赵选侍决断。赵建议定张嫣,于是钦定张嫣为中宫皇后,王氏封为良妃,段氏封为纯妃。是年,张嫣年方十五。

    一般经过最后选举后陪选的两名美女,都会被封为贵妃,但也有被赐予金银币退回家的。如明光宗当太子时选太子妃,一位名叫刘大姑的姑娘与郭氏姐妹进入最后一轮角逐,郭氏老大被选为太子妃,其妹与刘大姑落选。因为刘大姑这名字太占人便宜,另皇室不喜,赐给金银后返回家中。据载,这位刘大姑自感身价百倍,回故里后不愿再嫁凡夫俗子,做了一辈子老处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