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可挡的八旗军

    宫里太监急着回报:“皇上,内阁首辅李大人、兵部尚书王大人求见。”

    “崇祯”他吩咐道:“传他们进来。”

    李标尚且有几分沉稳,兵部尚书王洽则是脸色惊慌,见到“崇祯”后跪倒在地,声音颤抖:“陛下,遵化告急,女真人皇太极率兵绕过山海关,从迁西一带的龙井关、大安口处破关而入,连克数城,已经围困了遵化。”

    “崇祯”轻道:“你说什么,奴酋围困了遵化?”

    王洽紧张道:“是,皇上……”

    鳌拜微笑道:“那孙承宗大人怎么样?”

    王洽见鳌拜听到这种消息还能笑的出来,心里气愤无比,无奈他深受皇帝恩宠,权势滔天,只能恭敬的回应道:“回黄大人,孙大人还没撤,士兵们也都在孙大人的要求下死守遵化。”

    “崇祯”轻道:“那就没事了。让他们攻去吧。”

    王洽一呆,我擦这是怎么了?遵化万一有失,将危及京师,难道皇上是八旗军的内应?皇上当然不可能是内应,看他胸有成竹的样子,王洽糊涂了。

    李标轻道:“黄太傅,你不给王大人说说自己的计划吗?我也很好奇你和孙大人到底商量了什么计策?为什么连遵化都不防?现在孙大人不是在那里吗?”

    鳌拜笑道:“不急。八旗军会围点打援。不让他们打援得逞就行了,至于计策吗,还是那句话,说出来就不灵了。”

    尽管皇太极认为关内明军不堪一击,但对攻打遵化仍然不敢轻视,因为遵化城的坚固程度非同小可。而且,孙承宗也在这里。

    明中央所辖地区叫顺天府,顺天府下设五个州,五州下辖二十二个县,遵化为县,归属蓟州,是顺天府辖区,为京畿重地,城池规模比起一般的县自然要气派得多,尤其是万历九年,蓟镇总兵官大将戚继光大规模修葺长城,将遵化城加高至三丈六,比起辽阳城来高出了六尺,城高而阔,为蓟州第一重镇。

    七万大军将遵化城困了五天,劝降信送进去了好几封,孙承宗驳斥皇太极背信弃义,坚决不降。好消息是,他们释放战俘的策略成功了,孙承宗派人把人接进了城,其中也混杂了一些女真奸细。

    不过这些人没有户籍,孙承宗未必就查不出来,皇太极很头疼,心想千万不要像之前守锦州的赵率教一样啊,这样的城想攻下来可难了。只要攻下了遵化,前方就畅通无阻,他们有办法直接绕到北京去,明军就算想阻拦,也只能选择野战。

    皇太极特意绕城查看了一圈,仔细观察着城墙的表面状况,看看有没有文章可作。回到大帐,破城之策已成竹在胸,他唤来了贴身护卫宜博诺比。

    皇太极正色道:“宜博诺比,你跟了我十多年了,本汗知你忠心耿耿,但你不能总是个护卫,凭你的武艺,完全可以混出个前程来,本汗今天交给你一个任务,要你带五个人潜入城中,你可有这份胆量?”

    宜博诺比练了铁布衫,武艺高强,在女真人中排得上号。他跪地道:“奴才追随汗王出生入死,天不怕,地不怕,汗王尽管吩咐。”

    皇太极点头赞许:“好样的,本汗今天绕城一周,发现西面有一段城墙残破不堪,可攀援而上。朕命你率五个人晚上行动,在城中,我们的内应如果没有被发现,今晚他们会在城中放火,到时我们一见火起,便立即攻城,里应外合,当然这样未必可破城,所以我要交给你一个危险的任务,带人去刺杀孙承宗。你是少数见过他的人……”

    说到这里,皇太极顿了顿,刺杀大明的老将孙承宗谈何容易?就算成功,也很难活着回来。这功劳虽然大,但却是去当死士。

    宜博诺比坚定道:“请大汗放心,爬城墙不在话下,但奴才要是被城上的明军发现怎么办?”

    “你放心,本汗自有主张。”

    晚上,皇太极让亲兵去请莽古尔泰和阿敏,说是要喝两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