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的陕西三边

    一想这里的情况,武之望愁的五官都皱到了一起,叹道:“朝廷屡屡加重税赋,现在民圌怨沸腾,又值陕北连年大旱,军中因缺饷而图谋作乱者已出现很多,老朽都杀了,但现在又出现了大量逃兵,我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鳌拜道:“这里有没有实施屯田之类的方养呢?”

    武之望叹道:“早就在屯田了,但是遇到干旱,收成很差,怎么够吃?其实这里还算好了,延绥镇更严重,陕北一带,如米脂、绥德、延安等地的人都吃不上饭,饿死的人不计其数。老朽几次上疏,都没有得到回复……还请大人要尽快禀告朝廷,让皇上重视起来,如果再放任不管,只怕要出大事了。”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军饷和物质都用来保障辽东前线,西北和其它边镇的士兵都成了没娘的孩子。天启年间没有出现过大规模民变,对社会的控制力尚可,足以维持统圌治。西北也没有掀起过大的风圌波,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己,所以朝廷没当回事。

    如果把大明比喻成一个人的身体,现在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及时用药,稍加调理,可以恢复健康。不幸的是,崇祯上台以后,大清洗造成了中枢瘫痪,现在朝廷办事效率低下,遇到问题一群人耍嘴皮子没人动真格的,大明这小感冒要变癌症了。

    鳌拜问道:“武大人,延绥镇那些军户战斗力如何?”

    难道要对他们进行武力镇圌压?武之望一愣,赶忙说道:“黄大人,虽然有人闹圌事,但也是穷急了,只要朝廷拨饷赈灾,他们不会闹的。”

    鳌拜苦笑道:“那万一他们闹了也得有个准备吧?”

    武之望叹道:“陕北人民风比较强悍,凶勇斗狠,全民皆兵。不只是军户,也包括百姓,都是比较彪悍的,一言不合,几乎就要动手。”

    鳌拜心情激动,召打圌手的时候到了。这里全是逃兵,活不下去的这群人,我代表朝廷去招安,暗中安排他们都到山西去,他们有了吃的,还能不感恩?李自成、高迎祥等人都是从这里造圌反的,找到他们,带着他们一起反,都是些人才啊。

    “武大人,我们进行一下分工吧。”鳌拜指了指湛清、湛空等人,道:“这几位是我在少林寺请回来的高层,我准备让他们用佛来安抚人心,你说这里不算太严重,安抚可能还有效果。延绥镇那边,我想现在就去看一看情况,那里的人既然很彪悍,恐怕火气不是那么容易压住的,我去看一下,想想办。”

    武之望见鳌拜刚来了就要走,赶忙道:“黄大人,你刚到这里,怎么也得休息几天吧?”

    鳌拜严肃道:“不用休息了,正事要紧,我明天就出。”

    武之望站起来,再次施礼道:“有你这样的年轻官员,朝廷有希望了。”

    想到了明末几个有名人物,鳌拜迫不及待想去那边看看,他一挥手,大义凛然道:“大人过奖了,有道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现在朝廷确实没钱,皇上派给我这样艰巨的任务,我如果不做出些成绩,怎么对得起他的信任。既然延绥镇有可能生民变,我必须尽快赶过去。”

    在这里也驻扎着锦衣卫,因为延绥镇处在爆的边缘,不是那么安全,鳌拜也不敢不带手下就去。命人通知锦衣卫凑一百人,和他一同去陕西。

    武之望是个清流,没多少钱财,所以并没有大摆宴席,只是请鳌拜吃了一顿比较丰盛的晚饭。他这样做,反而引起了鳌拜的好感,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臣,依旧忙碌在国家第一线,实属难得。

    饭后,鳌拜正躺在床上呆,苏梦儿进了屋,微笑道:“黄大人忧国忧民,做事用心,小女子佩服,特来讨教。”鳌拜坐起来笑道:“你笑话我啊?”

    “有道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苏梦儿学着鳌拜的样子,微笑道:“如果不是和你熟了,我都要被你骗到了。”

    鳌拜看着苏梦儿,问道:“我也被你弄糊涂了,你真是苏梦儿吗?不是化妆假扮的吧?难得见你这样开玩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