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章 落幕的快

    当然,这还不够。

    武曌潜居中州,在国师的眼皮子底下行事,虽然艰难,但也已卓有成效。

    ——跟随武曌一起下山,认同她理念的,多是女孩儿。譬如武曌所言,愿找个归宿的,便在计划之内。

    作为常威收养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强求。武曌的这个计策也没有强求。只是把神都的青年才俊列出来,姐妹们谁看上哪个,就去试试。若是能成则成,不能成也无所谓。

    而且还开诚布公——看对了眼,在交流的过程中,并不掩饰对国师、新律和太夏的厌恶。

    如果这样还能成,那么,志同道合的人,就找到了。

    当然这很少,但只要有一个,那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赚了。姐妹赚了一个好夫君——毕竟是本来就看对眼的,又不是强求或者阴谋诡计沟引什么的。能成的,说明都认同她们的理念的,这就是非常好的事。

    凭着这样的办法,武曌在神都渐渐建立起一张关系网,虽然不大,但很牢固。在关键时候,可以起到作用。

    而这张网里面,有政务方面的俊杰,也有八部禁军的青年将才。

    所以她有办法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影响八部禁军,慢慢的达到推翻太夏,向被弃杀的命运复仇的目的。

    武曌的消息是越来越灵通,很多中枢大事,一两天内,必定摆到她面前来。利用这些消息,武曌给八方的草头王,提供了丰富准确的情报。

    虽然在太夏人道没有崩溃之前,这样的事意义不大。太夏任何动作,都可以通过太夏人道的网络,瞬间传递到任何一个有太夏人道笼罩的地方。

    但武曌并不气馁——随着自立的地方越来越多,局势越来越混乱,太夏人道愈发颓败,掌控力愈发衰减,她建立的情报网络,也在渐渐完善——就如同张角建立黄天,她的情报网络,早晚也能如太夏人道一样,无视距离,八方即达。

    有时候武曌会想,等到那一天,执国师妖人于帐下问罪,问他:为什么要那么做!为什么有太夏新律,为什么要弃杀婴儿!

    那时心中幼时被弃杀的执念,恐怕才会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