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思渐起与钓鱼佬

    现在就看谁上钩了。

    让子弹飞一会吧。

    时间匆匆流逝,陈道这三天几乎都是在尚书台渡过的,每天不是处理政令,就是处理奏折。

    不只是他,诸葛瞻、陈祗和董允这四天都几乎住在了尚书台。

    而效果也是显著的,各地几乎都在稳步地推进政令。

    按照这个速度,最多还有三天,所有的政令就都能够实施下去。

    而这正如陈道计划的那样,刚好十天。

    而随着政令的推进,蜀汉的百姓们也感受到了陈道在尚书台内发出的政令带来的好处。

    连年北伐,加上士族贪墨,水利失修,蜀地百姓的生活并不好过。

    说是水深火热也不算太过,尤其是最近朝廷似乎又要兴兵,很多百姓颇有怨言。

    汉中,李寡妇便是其中一员,她父亲就是死在北伐之中。

    父亲死后,家里当时揭不开锅,母亲将她嫁了出去才换到了可以养活她弟弟的粮食。

    而来到夫家之后,没几年她丈夫的父亲死在了北伐之中,随即她丈夫也死在了北伐之中,只剩下了她和自己的两个儿子相依为命。

    日子过的辛苦,李寡妇一般早上天还没有亮就要起来,然后下田耕作,一直到下午才回到家,然后趁着夜色还没有降临,做一点女红来补贴家用。

    但是即便是如此,李寡妇家里也几乎是家徒四壁,只有简易的篱笆院子和连房顶都漏了一个大洞的茅草屋。

    李寡妇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但是她必须顶住,因为如果她也倒下,那她的两个儿子怎么在这个世上活下去。

    这天,就在李寡妇又一次下田的耕作的时候,里长王富贵找了过来。

    “李丫头,别耕地了,你看政令了吗?”

    “怎么了?不会是又要征兵了吧?”李玉抬起头道。

    “不是,这次是好事。”王富贵闻言摇头道。

    “好事,能够有什么好事?这些年政令没一个是好的。”李玉有些不信。

    里长王富贵闻言道:“不一样,这次不一样,据说是朝廷出了一个陈道陈侍中,这次的政令是他下的,阵亡士兵的家属,每家一百石粮食,三块马蹄金。”

    “从大汉立国开始补,你们家里你父亲、你弟弟都是战死的,而你母亲也去世了,他们的都要补到你身上,除此之外,你男人的父亲和你男人的战死补偿也都发在你身上,你家这次要领四百石粮食和十二块马蹄金。”

    李玉闻言有些不信道:“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那陈侍中可是真正的好官,县里的人都已经到了,马上就来找你,快换身衣服。”里长王富贵催促道。

    李玉见此,随即跟着里长王富贵回了家里,换了衣服。

    而就在李玉换好衣服出来之后,县里的官吏也到了她家。

    “你就是李玉?父亲叫做李四,丈夫叫做王成八?”官吏看着李玉道。

    李玉点了点头道:“草民就是李玉,李四和王成八正是我的父亲和丈夫,父亲李四二十年前跟着诸葛武侯病死在了北伐途中,丈夫王成八五年前跟着卫将军战死在了雍凉。”

    官吏闻言道:“那就是你,尚书台陈道陈侍中下了政令。”

    “北伐阵亡士兵的家属,每家补一百石粮食,三块马蹄金,你父亲、弟弟、丈夫、夫家长辈都是战死的,一共补你你有四百石粮食,十二块马蹄金,有异议吗?”

    “啊?真的发?”李玉闻言整个人都呆住了。

    官吏闻言道:“啊什么?有意见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