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冈图亚》

  清末民初武林宗师杨露禅,一生鲜有败绩,绰号‘杨无敌’,曾经在京城的这个善扑营内做过武术教官,除扑户外,他也接触到了清朝的八旗子弟和统治阶级,动了传授技艺扩大自身影响的心思。

  但因为旗人和gāo • guān 们养尊处优,抽烟泡妞,身体都垮得不像样子,受不了吃打熬力气的苦,根本学不了摔跤,那怎么办呢?我开创个杨氏太极吧,你们反正又不用动手打架,锻炼锻炼身体就行了……

  现在公园里那些大爷大妈打的太极,想必各位也知道是什么情况了。

  那就是杨露禅给闲着没事的八旗子弟,和gāo • guān 权贵们编的一套简易版广播体操,动作轻柔缓和,哪有什么杀伤力啊。不过是那些文官附风庸雅,把太极给哲学化了,现代一大堆诸如雷磊的骗子扯玄学大旗,既要保健养生又要技击性,实在好不要脸……

  事实上,就现在市面上的一切太极推手来看,都是摔跤的掐头去尾以后的一部分。

  摔跤是全部,推手是局部。

  当做体操练练可以,真要想有技击性,还得是摔跤!因为它是满清的军事技能,本来只在宫里由善扑营的扑户们练习,后来辛亥革命以后满清被推翻,中国跤才进入民间发展。

  在民国期间,比武打擂赢的,十个里面有九个是精通摔跤的。六七十年代中国跤也很火热,京津地区的街头随处可见被人围起来的跤场。隔一段时间就有大型比赛,根基很深。

  为什么现在没发展起来?今天鲜有人听闻,主要原因全在于八十年代国家在全运会取消了中国跤这个项目。成千上万的专业运动员突然失业,要么转去学散打或国际跤,或者变成普通工人,民间没有了牵头人也就慢慢冷了下来。

  至于高云跟安德烈·科兹洛夫所学的摔跤,应该叫国际式自由跤,兴起于欧美国家,这是MMA选手必学的格斗技巧。两门技术由于竞赛规则不同和地理文化不同,在细节之处,有所区别。

  将中国跤技术带到众人眼前的,也不是什么七老八十的大师,而是一位四十余岁的中年男人,名叫王彦龙。

  他是京城李宝如老爷子的徒孙,有鬼跤之称的知名退役mma运动员姚红刚的师兄,他获得过多项中国式摔跤赛事的冠军,在年轻时还获得过全运会自由跤冠军,对摔跤的理解和运用可以说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人物。

  格斗圈子很小,其实王彦龙和国内的一些格斗运动员都很熟悉,像是张伟丽在和乔安娜对战前,就跟他学习了一段时间中国跤技术,而且在和乔安娜的对战中也有使用,产生了奇效。

  王彦龙此次闻讯来了训练营以后,和安德烈以MMA的规则切磋了一下,虽然未能取胜,但中国跤的一些小技巧让安德烈颇为惊奇,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他和张伟丽的劝说下,高云聘请了王彦龙为自己的第二位摔跤教练,将中国跤填充进了自己的训练体系。

  所以说,这次公开聘请传武练习者,还是有所收获的。

  格斗修的就是一个木桶,要的是毫无短板,拳法、腿法、肘法等站立技术。摔投或防摔,地面降服、打击与逃脱,或者地面如何快速回到站立……要求技术必须全面。

  你不能把传武当做一个完整的木桶,因为里面的很多东西年代太久远了,有的是失传,有的是面对现今高速发展的搏击技巧不适应,进化的不够。所以要以现代格斗技能为主,看传武里面哪块木板长就拿哪块,对敌没准能让对手猝不及防。

  一个顶级的MMA运动员总需要学习这样那样的武术流派,来丰富自己的武库,高云已经走上了这条路。

  ……

  ……

  首都国家大剧院,《卡冈图亚》舞剧专场。

  高云停练一天,应了江靖琪的约,准时观舞,欣赏表演,还带了几个妹子……

  舞台中心共有七位舞者,有男有女,她们身穿白色的舞服,在奇诡的灯光下,用抽象的动作演绎了原始的意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