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起的CEO

  2020年中旬,因疫情影响,万达影视部门开始大裁员,郑建峰就是其中一个,一直待业至今。

  对于万达来说,裁人太正常了,尤其是高管,变动更加频繁,从董事到CEO再到总裁、经理,四年时间管理团队不知道换了几批,每个高管平均任职一年到两年就会被换。

  郑建峰曾经整整做了6年半的万达影视副总经理,已经是待得最久的一个。

  他从业二十余年,电视电影的创作、发行、宣传整个流程熟悉无比。在影视圈的人脉相当之广,内地港台都涉及,是高云所见的其他人不能比的。

  “受影视行业纳税制度逐渐正规,以及疫情的影响,从2019年末到2021年至今一年多,有近千家大大小小的影视公司倒闭,其他幸存者活得也很艰难。包括那些上市的大型影视公司,平均市值缩水接近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赔钱的,大到几十亿小到几千万,堪称行业寒冬。不过我觉得这是好事,这股风潮过滤掉了很多以‘捞钱’为目的的公司,对整个行业进行了净化,良性竞争时代已经到来,以内容和质量为王的公司根本不会怕这些。”

  郑建峰说道:“之前热钱涌入电影行业带来的泡沫被彻底戳破,市场正在从粗放式发展的时代进入精细化发展的阶段。而且目前行业里虽然有老玩家黯然离场,但也有新兴玩家瞄准了这一领域,悄然入局。从2019年底至今,滴滴、小米、字节跳动等多家互联网公司都以投资或成立公司的方式,向长视频领域扩张布局,重新竞争影视行业的赛道。”

  “阿云你掐准这个时间点入场是刚刚好,正是触底反弹,行业回暖的关键点,再晚一点便错失良机了!”

  这倒不是郑建峰盲目乐观,或者故意捡好话说给高云听的,而是事实。

  虽然受疫情冲击,该行业确实影响很大。但这么长时间过去,国内疫情彻底被控制住,影院行业正式复工,影视剧开机的项目也在逐渐增多,这意味着整个行业正在逐渐复苏。

  毕竟,电影电视是现代人必备的消遣娱乐。

  随后,两人讨论了一会当前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高云对其眼光和判断也很认可,不过这些东西都太过泛泛,决定继续推进对话,试试他的成色。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云起肯定是一家具有影视制作能力,也具有影视投资能力的公司。但初创阶段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积累和人才储备,才能进行影视制作,所以我会更侧重于后者影视投资,不参与制作。随着时机成熟,才会制作影视,对此你认为怎么样?”

  郑建峰略一思索,说道:“当然可以,现今的电视电影市场非常强调机制,我们是这个机制里面的一个小螺丝,都是跟着机制走。实际上阿云你看市面上的电影。拿现在还是票房冠军的《战狼2》举例子来说,它有着14家出品方和7家发行方。影片主控方,也就是吴晶的登峰公司,在《战狼1》的火爆之后,明知道这部续作是肯定赚钱的,但为什么不自己独占,还允许多家公司分享自己的收益?”

  “分散风险是最直接的原因,另一方面是资源和人情,资源比钱有价值,投资是让利手段。合作的人越多,力量也越大,电影票房自然也高了。最近的一两年,优质电影项目背后的出品方名单越来越长。像《京城81号》Ⅱ、《绝世高手》、《绣春刀2》它们背后分别站着20多家出品公司,《建军大业》更夸张,有将近40家公司参与投资。”

  这些东西,高云有所了解,但还没这么深入,此时听得认真。

  郑建峰继续道:“所以,无论是什么电影,对投资都是来者不拒的,尤其阿云你其实就是一个宣传利器,打上高云投资的电影这句话,然后在你的视频里刷几次脸,这个宣传作用就很大!谁都巴不得让你入场。不过这有两个核心难点,我之前在万达就是带人做这个的,非常清楚。”

  “第一,需要一个团队,他们要具有火眼金睛,通过对主演、剧本、导演、市场等各种因素进行预判,来看这个项目能不能盈利,值不值得投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