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物库里的冲突

最新网址:

    都说小区里的生活是各上各班,各宅各家,散步的散步,遛狗的遛狗,家庭与家庭之间不像农村,日常琐屑往往难有过多的交织,交织既少,交情自然就寡淡了。不过也不尽是如此。比如松坡苑里的庞秋英与卿医生两家,便是例外。

    虽不说隔三岔五吧,但十天半月最多了,总得聚上一聚,有时候在秋英家,有时候在卿医生家,吃点小酒话话家常也好,煮点咖啡听听音乐也好,总之,两家往来甚密,相处是愉快的。

    这时的秋英与何应辉两口子不过二十出头,尚没有小孩,而卿医生与马老师夫妇的闺女容容都已经与庞安一般大了,所以在年龄上,两个家庭并不匹配,之所以还能走的如此之近,一来都是知文化人,趣味相投,二来嘛,则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了。

    说来巧了,如今秋英与马老师都在二中教书,而何应辉和卿医生又同为县人民医院的医生,两家都是医生和教师的结合,又同住在松坡苑里,一旦认识,家长里短、领导上司,琐琐碎碎之处都有许多共同话语。而秋英的弟弟又和卿家的闺女同届念书,庞安更是分在了马老师的79班,种种机缘巧合,倒像事先都被安排好了一样,乐得大家都难免要心生感慨。

    这日秋英带着庞安报到,又坐在马老师办公室里唠叨了好一会儿,直到了午饭时分,对话才算结束。秋英因说起请马老师吃饭的提议,不料这位富有责任心的班主任却笑说今天全天上班接待,并无外出的时间,又道:“容容和她爸爸正在食堂那边吃着呢,吃完了让随便给我带些,对付一下,也就得了。”于是秋英也便笑着作罢。

    和庞安走出办公室时,却看到民国已然等在了门口的扶手楼梯旁,身边还有个黑黝黝的英气男孩,想必是他新认识的同学了。

    秋英把缴费的单据交到民国手里,问:“寝室那边都收拾好了?”

    民国点头,因为也到饭点了,秋英便说大家一起去吃中饭,她的意思很明显,是要为两个小弟弟接风洗尘了。

    陈民国心里其实还是有些不好意思的,不过看到秋英姐执意,便也不再多说。作为刚刚认识的张国泉,民国以为他会借故离开,亦或多少总有些委婉扭捏的说辞,不过显然是他想多了。张国泉只是大大咧咧的跟着,甚至于有些兴高采烈起来,这家伙的想法与脸皮,还真不能以常人度之。

    当然,他后来还是有所解释的,大概意思是:既然是陈兄的亲近之人,我理当认识,又良机难逢,择日不如撞日,不过是多摆一副碗筷而已,想必也并不麻烦。

    这家伙这脸皮,陈民国算是服了。

    顺便说一下,隆回二中的食堂共分为三层,除了三楼收现金外,一楼二楼都只收饭票。因为作为高中食堂,上面多少会有些补助,有了补助价格自然就比别处便宜,学校为了杜绝外面的人贪小便宜,滥竽充数,所以便一概凭票吃饭,拒收现金了。当然,既然是便宜的大食堂,味道自然不会有多好的,家境宽裕的学生如果想要改善伙食,则可上三楼。这一层采取租赁的方式,把场地都分包给了几个老板做生意,学校并不直接参与,只收取些租借管理的费用作为补贴。口味好了,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这是不消说的。

    秋英姐说三楼有一家叫做“瑶家小炒”的饭店,味道十分不错,尤其她店里的野山笋炒腊肉,蒜香浓郁,香辣鲜美,很值得一尝。

    看来秋英姐对此间的吃食,那也是研究有素了。不过也是,细算下来秋英从毕业到现在,教书已有三年,平常上班,中饭基本都在三楼,哪家好,哪家不好,想必早已心里有数。

    对于秋英的提议,民国和庞安自然不会有异议,那张国泉前面就一直说饿,此时光听到野山笋炒腊肉的菜名,就已经喉头鼓动,馋出了口水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