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了

    农村娃,不是学木匠,水泥匠就是种田务农,要不学理发,裁缝,别的也没啥。学那些的确是需要拜师钱的,虽然不多,那也要。

    编藤椅是个新型行业,要是学会了进厂,也算是一门手艺。

    三十五个名额很快就满了,还有人不断要求集资,黄龙来者不拒,学徒工收到了五十名,六十名,七十名。

    几乎周边的村庄都有人来学,一时之间,很多人都知道镇上办了个藤椅厂,交一千块钱就能让孩子去学手艺。

    镇长杨天真为了给自己造势,找了报社的记者来报道此事。拍了一张学徒工热火朝天,跟着编织师傅努力学编织的照片,要拍黄龙时,他却借机溜走了。

    藤椅厂的名气逐渐往外扩散,六七十人一起学编织的画面很是欣欣向荣,陈珠珠的投资款自然也到了黄龙手里。

    本来以为要三五个月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谁知一个多月就完成了。

    黄龙连蒙带骗,一共收了差不多十万块,拿着这笔钱,他以回家进货为名,一去不复返。

    集资来的钱没有存在信用社,而是分批次存在了海城一家银行里。

    藤椅厂的藤椅也编织了好些出来,摆在厂房一角,看着确实不错。学徒们回家都会把厂里的事说给父母听,大家都觉得藤椅厂办得很好,对它充满了期待。

    正当每个人都觉得藤椅厂能一直办下去时,教编织的三个师傅突然离开,不知去向。

    学徒们一个个坐在仓库里等着师傅们出现,一等就是三天。

    此刻,杨天真镇长意识到了不对劲,赶紧打电话联系黄龙,发现电话居然打不通了。

    冲到藤椅厂临时隔起来的办公室,拉开办公桌的抽屉,每一个都是空的。

    里头什么都没有,编织师傅们住的地方也一样,啥都带走了,就剩下这些从拉来就没有拉走过的藤椅,以及藤椅的骨架。塑料藤条。

    学徒们还在认认真真地编织着,有些孩子聪明,没学几天就学会了。他们按照记忆,一点一点地编织。

    有人编织出了一个矮凳子,小椅子,还有很好看的靠背椅。

    又过了一个星期,黄龙和师傅们销声匿迹,学徒们的家长再也坐不住了,跑去镇政府询问。

    镇长杨天真一个脑袋两个大,学徒的家长每一个都问他藤椅厂的老板什么时候来。

    “我也不知道啊!黄老板就说回去进材料,也许是有啥事耽搁了,你们耐心等等吧!”

    他哪里敢说黄老板有可能不来了?他要敢说,大家都得活撕了他。

    一千块钱可不是小数目,真没了,大家都得哭天抢地。

最新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