魍魉记(1)

    “金国皇帝诏令,废赵佶、赵桓为庶民。”

    那天之后,百官每天依然聚集在朝廷,在空无一人的龙椅下,浮躁地议论纷纷:“金人到底想怎样呢?”

    “眼看把二帝废了,大宋不就亡国了吗?”

    “可是金人通知百官依旧上朝,不知意欲何为?”

    大家的谈话都是用问号结尾的,没人能道出个所以然。

    皇帝没了,金人吩咐每日还是要上朝,不可免例,司礼太监看见大家久等了,也只好跑出来宣布:“今日不早朝,退朝──”

    退朝后,有数名官员互相使了眼色,各自乘轿或步行(骡马都被金人要去了),聚集到其中一人的府第。

    大家聚到被当成密室的房间,吩咐家人回避了,才谈论起来。

    “兵部尚书孙傅已随二帝被带往北方,张叔夜将军也下落不明,如今京城的兵,不是金兵便是大宋的俘兵呀……”

    “大宋无望了……”

    “大宋有望无望尚未可知,赵家宗室还有南逃的,只是咱们一定无望了。”

    他们困于金兵攻陷的京城,根本寸步难行。

    “事实上……”一位叫王时雍的官员咳了咳,“莫大人、吴大人刚从金营回来,带回金国元帅的命令……”

    大家纷纷噤声,紧张的等王时雍说话。

    金兵在每个占领的城设一位“留守”,统管全城,王时雍正是京城开封的“留守”,掌管这么有分量的一个城,所以目前以他说话最有分量。

    “咱们既然投降,就能保命,大宋国土依旧由汉人治理。”王时雍很小心的用字。

    他说的是由“汉人”治理,而非赵家宗室。

    “所以,金国元帅要我们推举一人当皇帝,继续治理宋土。”

    原来,大宋国土太大了,金人一时咽不下这块大饼。

    京城已经打下来了,不如先稳定京城,再继续南侵……所以金人便想出“以汉治汉”的法子。

    这个“汉”,自然不能是赵家的宗室,要找个肯听话的外姓才好。

    “王大人的意思是……”大家憋着气,互相张望,不知这件黄袍会加到谁身上。

    这一个密议,自然不能先传出去,坏了大事。

    因为他们知道,朝廷上素来有一些忠贞份子,尽是些死读书的酸儒,有事没事就搬出仁义两个字,指别人是小人,自己是君子。

    他们知道这些人穷嚷嚷,无非是求个“死”字,只想一死以青史留名,金兵攻进来时,却又光会干蹬脚着急,大概怕忠义之名没被人记下就被杀了吧。

    这些光说不练的官儿,知道国家兴亡之际,正是表现忠贞的大好良机。

    可王时雍想的不同,国家兴亡是谋取利益的难得机会。

    王时雍并不觉得听金人的话有何卑鄙,他只想朝最大利益的方向走去,没去想那些青史留名的空茫事儿。

    “总之明日早朝,大家要响应,一哄起来,那些人就没话说了。”

    大家默默颔首,忍不住互望一眼,又赶忙收了眼神,怕被人看到眼中的精打细算。

    大殿上,空荡荡的龙椅,让下面的百官觉得刺眼。

    大局未定,每个人都疑神疑鬼的,不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事。

    但是,他已经预感有什么事将要发生了。

    不,他并不知道昨天的密议。

    但他天生有一个好鼻子,能嗅到细微的异常变化。

    那种不祥的味道,像是缠绕在心上的蛛丝,无论如何也清理不掉。

    果然,这天早朝,事情发生了。

    以“留守”王时雍为首的一伙人,提出推举张邦昌为皇帝。

    朝中地位最高的是王时雍,他说的话就像圣旨。

    更何况,大家都知道他是金人的传声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