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点太多,几率暴增】

    “为什么?”罗文问。

    “绿灯侠的超能力是来自想象力,这在电影中很难表现,需要大量的特效镜头。这意味着要拍绿灯侠电影投资肯定很高,远胜克里斯拍摄蝙蝠侠。投资过高会加大制作电影的风险,万一观众不买账,就会扑的很难看。”

    “难道你拍超人不需要很大的投资吗?”诺兰笑道。

    “我拍超人的电影投资和绿灯侠一样的情况下,战斗的场面会精彩很多。因为超人不是靠灯戒的超能力,他和对手的战斗可以是拳拳到肉的,并打出毁天灭地的效果。花同样的钱,当然是拍超人电影更容易吸引观众。如果我是编剧,都不知道给绿灯侠安排个什么对手好。”

    梁坤的新特质“令人信服”不知不觉开始发挥作用了。他只要讲明自己的看法,会给人一种“他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的感觉。

    华纳一直想拍绿灯侠的电影却没有拍,原因就是梁坤说的情况。他们不好给主角安排对手,不知道该怎么把动作戏拍的好看。

    安排一个实力较弱的反派,打的不够精彩,作为DC电影宇宙的开篇不够格。如果安排一个超强的反派,菜鸟绿灯侠怎么打得过对方?

    华纳提议想拍绿灯侠的人,最后也没有解决反派设定的问题。编剧安排了“视差怪”做大BOSS,被菜鸟绿灯侠单挑打到太阳里去了。绿灯侠和视差怪不一会儿就从地球飞到了太阳附近,真是扯淡。

    之所以华纳敢这么拍,是和漫威做比较后来的底气。

    漫威先拍的钢铁侠和绿巨人都不是人气顶级的漫画角色,在美漫中顶多只是二流英雄。漫威拍这种角色票房都成功了,DC拍绿灯侠有什么理由会失败?结果导演把绿灯侠这个一流人气的漫画人物拍成了二流。

    午饭后,梁坤和诺兰去讨论《黑暗骑士》的剪辑工作了。罗文则把和梁坤聊天的内容上报了华纳公司,强烈推荐梁坤做下一部超英电影的导演。

    罗文认为梁坤不只是一个好导演,还看透了华纳未来应该走的发展方向。这个人才华横溢,华纳和他合作是双赢。

    如果华纳选其他导演的话梁坤无所谓,去拍别的电影没什么影响。他自己就是编剧,不会没片子可拍。他了解漫威和DC的漫画,去漫威那边应该也会受到重用。

    梁坤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华纳会愿意给他一份大合同,双方要合作就这么简单。

    虽然梁坤有钱,但片酬肯定是越高越好,华纳越重视他越好。否则他提出一个关于DC电影拍摄顺序的大计划,一定没有人愿意听他的。

    无论最终事情会不会向他期望的方向发展,他都要先做一个计划让华纳公司的人知道。大片从立项到拍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前期筹备一般都是以年计算的。

    扎克-施耐德和华纳合作的更早,这恰恰是梁坤的优势所在。因为《守望者》的口碑和票房注定失败,1.3亿美元的投资,全球只有1.85亿美元票房,华纳赔惨了。

    对梁坤而言,这是一个绝佳的时间点,华纳想要开启DC电影宇宙,开山之作怎么可能让刚刚扑街的扎克做导演?用他打头阵太冒险了。

    要不是有这部《守望者》,哪怕华纳的人决定先拍超人电影,用扎克的可能性也比用梁坤大。梁坤没有执导过特效大片,让他做导演同样有风险,看起来风险更大。

    现在梁坤负责拍摄《钢铁之躯》的几率暴增,剧本还没写出来,他可以提前搞定剧本。DC电影重启的第一部需要的是高票房,不是往电影里乱塞东西,玩深度,不难拍。

    《守望者》就算深度也是吹的,口碑和票房都不行,就只能吹深度了。粉丝真的是尬吹,就好像扎克很有深度,不想要票房似得。

    事实上,这部电影的剧情是按漫画拍的,内容的深度和扎克有什么关系?

    就连穿插在整个电影中的“黑货船传奇”,在漫画原著中也是有的。漫画中的出现方式是和现实一起交叉分镜,往往在剧情上形成对比的同时构图也形成对称,不仅衬托情节烘托气氛,还提升阅读体验。而扎克在电影里得运用只是为了还原原作,效果完全比不上漫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