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收养之后

    历朝历代,宫廷里的权力争斗总会让人觉得无奈和反感,但也总会让一些别有用心者乐此不疲。

    但作为“始作俑者”的女皇却保持沉默,甚至暗中怂恿,让那些上窜下跳者露出把柄,好一锅端。

    这就是做局者!这就是狠人!但为了掩人耳目,她决定向天下招贤纳士,诚邀“好先生”来家教。

    所谓“好先生”,可不限于饱读诗书的“鸿儒”,也有武艺超群的“游侠”和能统领千军万马的“帅才”。

    为此,这位手段强硬的“女皇”还特地召开了“廷议”和“殿议”,就治国方略与教书育人结合了起来。

    “皇上驾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请入座!”————“谢皇上隆恩!”

    一阵山呼万岁之后,文武百官们各入班秩,跪坐起来,全都是一副眼观鼻和鼻观心的样子。

    “各位爱卿,有何本要奏?且详细道来。朕洗耳恭听!”女皇一改其父在位时让官员们站着上朝。

    “微臣启奏皇上,殿外有数十名当世大儒毛遂自荐,想要成为‘太子殿下’和各位‘皇子’的老师呢!”

    “噢?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进来吧,让朕开开眼界,瞧瞧当世‘鸿儒’之风采。”女皇高高在上道。

    “遵旨!”这位专管礼乐察举的大夫躬身施礼后,便退出殿外,向外面吵吵嚷嚷的一群儒生笑道:

    “皇上有令,着尔等进去。记得好好表现,别给本官丢脸。”话音一落,便转过身,回到朝堂上。

    “微臣启禀皇上。殿外鸿儒们已经带到。”那位司礼监大夫行礼过后,转身道:“还不赶紧跪拜?”

    “草草草民……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几十名青衣芒鞋且头戴四方君子帽的儒生跪拜。

    “平身吧。”女皇端坐高位,冠冕加身,威严穆穆:“都说说看,尔等擅长哪些领域?如何治国?”

    “治国?不是家教?莫非这女皇帝想要给咱们拜官授爵不成?那岂不是赚大了?”众儒生皆窃喜。

    “启禀皇上,草民以为,‘治大国如烹小鲜’……”接着便将自己的治国理念和盘托出,顿时引得周围儒生们侧目,毕竟此乃《道德经》上老子说的话,因与儒家供奉为经典的《论语》不同,故遭质疑。

    接下来,众儒生纷纷以老子的“小国寡民”和“无为而治”作为切入点,纷纷口诛笔伐,乐此不疲。

    如此一来,整个朝堂原本肃穆气氛,瞬间变得如同集市一般吵吵嚷嚷,虽是辩论,但不合礼制。

    时间一晃就是一个时辰,但谁也说服不了谁,因为有的儒生主张“儒皮法骨”,有的主张“法术势”兼顾,还有的大谈“孔孟之道”,甚至有的儒生竟提前推导出后世才有的“程朱理学”,真是高瞻远瞩!

    这让殿中文武百官们感觉莫名其妙,毕竟信仰儒学者虽听得头头是道,但而那些信仰“法家”、“兵家”、“纵横家”等诸子百家者未必赞同。于是,经过司礼监大夫提醒后,众儒生们才意犹未尽闭上嘴。

    “启禀皇上,殿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计然者’、‘修仙者’等一干人求见,不知陛下……”

    “噢?修仙者?快快有请!”殿中文武大臣听罢后心中一惊,毕竟连端坐高位的女皇都情绪激动。

    “草民……拜见皇帝陛下。”就在“墨家”、“道家”、“阴阳家”、“计然者”等众人依次上前给高高在上的女皇行过大礼参拜之后,那最后出场的“修仙者”反而大摇大摆站着抱拳施礼,衣着随便,行为洒脱。

    “大胆何人?见到我皇陛下,为何不跪?莫非我‘大商国’的钢刀还砍不断你的头颅不成?”廷尉怒。

    “哈哈,诸位息怒。山乡野人,没见世面,让诸位见笑了。”修仙者不以为然道:“钢刀锋利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