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少年

    “铛——铛——铛!来活了,集合!”里长一边敲着一面破锣,一边扯着嗓子大喊:“征兵打仗,军户有责!”这时,十里八村的“军户”们无论手上有事无事,都得先放着,赶紧地操起家伙往“堡”上跑。

    “大人,到底何事催得这么急?咱家的稻子还没收割完呢。”、“对对对,里长老爷,何时如此……”

    明朝初期,管理农村基层杂务都是由“木铎老人”们负责,主要是协助地方官员去督促农民耕作。

    “木铎老人”虽只专门管理本里事务,但权力不小,在朱元璋默许下,他们代表着“皇权”下基层。

    根据《皇明制书教民榜文》,其可“权侔县令”,即如果县令有不法之事,“老人”可以处置县令。

    但是,农村基层仅仅依靠“木铎老人”来进行管理是难以管好的。为此,朱元璋又设立了“里长”、“粮长”。“里长”即“里正”,负责管理管理税赋和征派徭役。“粮长”负责协助地方官员给朝廷征收粮饷。

    “少啰嗦,赶紧的!去晚了,有你好受的!”里长大人忐忑着,因为朝廷在前不久才镇压了“大藤峡起义”,把整个桂北地区打得稀巴烂。这才过去多久?隔壁贵州又爆发了“杨应龙之乱”,刀兵四起啊!

    “是是是,快快快,走走走!”、“大人教训的是。不知何处又起刀兵?”、“哎哟,我脚崴了,疼!”

    “死了没?走快点!”里长一边敲锣大吼,一边快步冲来就是狠狠一脚,正好把脚崴了的周军踢个踉跄,摔倒在路边的泥泞里,浑身烂泥。他嘴里骂骂咧咧:“全家都死绝了?怎么就只剩你这菜货?”

    “咳咳。呜呜,大人饶命啊!我家就只剩下小人一个‘续香火’的了。若是小人死了,家里的老母咋办?还有一个三岁妹妹得要人养呢!呜呜。”周军被愤怒的里长踢翻在道旁水沟里,冻得瑟瑟发抖。

    “是呀是呀,周家太可怜了。那年打仗死了爹,后来打仗死了叔,如今轮到他,怕是要绝后了……”一些同样是“军户”的男丁们,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路过身旁的人无不对周家的遭遇表示同情。

    “哼,别以为装死就能逃过兵役?做梦吧!”里长吼:“就算你死了,还得你家邻居顶替,起来!”

    “看什么看?没见过‘刁民’偷奸耍滑么?”里长吼道,毕竟完不成征兵任务,他自己就得亲自上战场顶替名额,因为“军户制”就是这样规定,况且“杨氏家族”乃“土司”,盘踞贵州近八百年,兵强马壮呢。

    此刻的大明朝廷正在朝鲜与“倭寇”死磕呢,哪有多余的军队能派来镇压“杨应龙叛乱”?因此,西南各地卫所驻军就成了此次“剿匪”的先遣队。朝廷只有先拿这些“军户”去耗着對手,才能争取时间。

    一旦明朝能在朝鲜战场获胜,必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掉过头来镇压“杨应龙叛乱”,因为这帮反贼居然敢聚众十几万人到处打劫,全然不把朝廷的威严放在眼里,让朝廷“改土归流”破产,必须严惩!

    “你你你还有你,赶紧去把这小子从臭水坑里拖出来,拉去堡里交给长官们处理,否则有你们好看的,哼!”里长吼完后,便一马当先向附近其它村落赶去,毕竟他的任务还没完成,得抓紧时间。

    “喂喂喂,周军你没事吧?搭把手!”围观众人里有几个玩伴见状后赶紧施以援手,将他拽上来。

    “哎哟,痛死我了,这个挨千刀的,该死!”周军捂着胸口的烂泥脚印,憋得满脸通红地埋怨着。

    “喂喂喂,你小子可别乱嚷嚷,小心活不久!”众人将周军拽上来后,赶紧甩掉手上的烂泥警告。

    “活不久?大不了就死呗?”周军怒:“被贼寇殺死也是死,被當官的弄死也是死,反正都是死!”

    “喂喂喂,那可不一样。剿匪而死算有功,畏罪而死乃有过,怎么能比?”众人七嘴八舌讪讪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