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与天尊论道

    “众生从未平等,也不可能平等,此乃歪理邪说。”

    元始天尊有了一丝兴趣,朗声又问:“何故前后不一?平等之说不是你提出来的吗?吾虽不愿无礼窥测他人心中所想,但小友也不可随意信口雌黄,糊弄贫道!”

    此问姜子牙就曾问过,孟尝不可置否的告知过答案,因此也算是回答起来颇为熟稔。

    “老虎要吃羊,羊要吃草,此乃天理循环,道法自然之理,敢问天尊,若是顺应天道则为虎吞羊,顺应众生平等那老虎以何为食?”

    “孟尝所谓的平等,是指生命无分高低贵贱之平等,生死之间无常相,皆由天道运转所控!只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故而只说其一,未说其二。”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出自《论语》,至少当下还未面世,也有不少争议这是断句的原因,还有另外一层解释,可是当下这个版本拿来说给天尊听,却是让其产生了好奇之心,从古至商,夏商的大部分统治者都是如此做的,但却从未有人敢赤果果的说出这句话。

    至少在孟尝的心中,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也不是全对,前世他看过一个人性的命题,类似于讨论望梅止渴的故事。

    曹操行军途中,到了一片不能汲水的地方,三军皆渴,军心涣散,于是曹操大喊:“前有大梅林,恍子,甘酸可解渴。”,士卒闻之,口皆生津,于是心怀对梅林的憧憬,终于找了一片河道汲水。

    设问者说,若是曹操如实相告,我们已经断水,且不知道前面有没有水源,对于当时的大军而言,该如何处之?

    这也是一个根本辨不明的话题,至少自《论语》而出,千年儒家争论不休,也没有谁能一锤定音。

    元始天尊放下了手中的三宝玉如意,袖中飞出一盅透明如镜,琉璃如玉的美酒。

    “听闻孟伯所言,如饮甘酿,此乃玉虚佳酿,请孟伯上饮。”

    “何事可由之,何事可知之?又是何人可掌其中度衡?”

    孟尝接过佳酿,一饮而尽,一股燥热的火力自喉管而下,暖心热胃,随即通往四肢百骸,先前给番天印打出的瘀伤与酸痛瞬间消失,纯阳精血也在热酒的效用下越来越凝练。

    “正确的方向为导,自行探之为知,无人可掌度衡,唯天道昭彰可予其性命矣。”

    如果是正确的方向可由他们去做,如果是自己无法判断是好是坏,模棱两可的事情,便让他们自己去探寻真理,没有“人”能掌握世间所有的真理,正如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一定是对的一样,只有公正的天道,才能告诉世间的人们,未来的路该怎么走,等到命中该你领悟的时候,你自然就懂了。

    “所以,世间本来就不平等,有人聪慧,就可以先知天道,有人愚钝,一辈子都看不透自己活了怎样的一生,先知者为强,当引领时代的进步,可是愚钝者也是天道所赋予的生命,岂能任由先知轻易愚弄?”

    “平等之法在约束先知,保护弱者,先知如强国,一味放任其壮大,便是诸强混战,绵延千年的战争,直到有更为强大的先知出世,方能还世间安宁。”

    “这便是孟尝所思的平等之道!”

    元始天尊饶有兴致的问道:“听小友所言,当今天下,何人可为先知?”

    “仙神一道,当以人道、阐教、截教三位圣尊执牛耳,人之世间,孟尝当仁不让!”

    天尊大笑:“好,好哇,孟伯竟如此自信,那孟伯欲所行何事哉?”

    “立法度,建立三六九等,九为尊,当立天子至尊,天道之下,人间之上,皆由其辖。六为公卿大臣,代天子牧守四方,非品行皆优,德才兼备者不得入其尊位,三为地吏,以法治地,因势导之,当有一地之才可行此权。”

    话音落完,水墨世界一片寂静,元始天尊默然不语,狐疑的望着眼前刚刚生出软毛胡须的年轻人族,不停的盘算着他话语的真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