垢城风光

    现世报来的太快,两座城邦一个在左,一个在右,都是卫爵城邦,就算给他和大哥晁田分兵两路的去攻打,他也不敢夸下海口说一个月能拿得下来,可孟尝出去的时候才带了多少?

    一千甲骑!莫非他带的是一千个魔礼寿不成?既会飞,又能打?

    闻仲也是一脸惊愕,原先蝶舞提到孟尝的血脉很特殊时,他并不当回事,古往今来有多少天骄人杰,年少成名者比比皆是,可能成长到最后,心性、品性都能过他这一关的,少之又少,这些所谓的少年天才,每个时代都有不少,能在历史中留名只在其中少数。

    公侯贵族谁又身上没有背负过几分先祖血脉,往前数个七千年,这些贵族的先祖哪个又不显赫,邀天之幸者,不足道哉。

    但是令官没有理由去胡说八道,若这一切是真,这个少年还真是崇城的一块璞玉。

    “是真是假,一看便知。宣公带本部往右,我带大军往左,看看这个崇城第一勇士,到底有多勇。”

    泰城距离垢城并不算远,一日行程。

    大军开拔抵达垢城南门之处,侯昶与风林早已恭候多时,见太师亲临,急忙下马,毕恭毕敬的伏倒在地,身后的甲士与战兵也放下兵刃,俯首在地。

    “崇城孟尝何在?左路将军邓婵玉又何在?”闻仲见到两位主将竟然没有出来迎接,颇为疑惑的问道。

    “太师,一日前孟将军传来捷报,已拿下青阳关,此刻应是驻守在青阳关之上。”

    “胡说八道,青阳关离此地中间还隔着其他三城,就算放任你家将军通行,也要十多日的路程,你家将军会撒豆成兵不成,一路攻右,一路攻左,还能连下四座坚城?”

    侯昶才升任校尉不久,仍有些胆怯,听到太师斥责,一时激动,竟讷讷不知回话。

    风林立刻上前解释道:“太师,我军初至时,侯校尉告知我等,外北海境十一座城邦俱已收服,邓将军已领军直奔青阳关而去,此刻不见侦骑回报。”

    “按照路程来看,至少已到溿城,侯校尉不至于撒下这弥天大谎。”

    “十一座城,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闻仲怒不可遏,嘴里不停念叨着‘闻所未闻’、‘闻所未闻’。

    身后的朝歌大军众位名甲、将军也是瞠目结舌,下巴迟迟无法合拢。

    搞千里突袭的第一人是谁,没有标准的答案,但是在诸位将军的人生阅历之中,确实是不曾听闻这样的事情。

    其实,风林也不信,但是先来一步的他,已经完整的听了一遍这传奇的故事,当即越过讷讷的侯昶,向诸位将军与太师解释着原由。

    于是那十一城的fēng • bō 便被风林娓娓道来…………

    却说孟尝带军攻破青阳关后,青阳关副将邓志忠率军投降,而后的一段时间里,孟尝以邓志忠的北海叛军甲骑为侦骑,向内外北海渗透。

    在探明外北海右路诸城邦虚实之后,更是以邓志忠为先锋前往右路各大城邦叫门。

    邓志忠何人?北海侯袁福通的心腹大将之一,与其弟邓志雄是看守内外北海大门的重要存在。

    各家城邦主力尽去会盟,这时候青阳关守将过来叫门,众城邦守将也未曾生疑,大门洞开,换上叛军甲装的孟尝、赵丙带人直接鱼贯而入,夜袭七日连下七城。

    创造北海叛乱以来,朝歌大军目前最大的战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胆大包天的执行力,并且无视了诸侯之间战争的潜规则,让闻仲心中对孟尝改观不少,胆大妄为恰如当年跟随他出征的新王帝辛。

    被收服的七城贵族,以及因年龄过大留守的邦伯心中固然不服,但是兵锋所向,主动叛商的杇城邦伯及城内诸多贵族押解至垢城看押,邓志忠则拼命的规劝其他被动裹挟的邦伯与贵族,略有波折的吃下了七座坚城。

    孙子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