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突然的回归

    茅场晶彦的描述已经很直白,比王水直接读论文要容易懂得多。

    “所以说,现在摇光读取和人工制造已经进展到了什么程度?”

    “你已经见识过了,【自律智能】就是最新的【自我学习型人工智能】,但它没有设置自我认知,可以思考,但无法获得类似情感的体验,这一点上还不如【积累型人工智能】,也就是传统的【数据库应答智能】。”

    “那它岂不是更危险?”没有感情的人工智能,听起来就让人害怕。

    “哈,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其他科学家了,世界上一直有不少国家支持着量子计算研究,大概在一年前,我结识了几位专门从事量子运算的顶尖学者,并与他们一起针对设想中的人工智能隐患,制作出了【正反律人格算法】,这是一种双向收益的防火墙式算法,你可以看看这个文件里的量子运算版和电子运算版之间的区别,相关的文档我也发给你,嗯……尽快制作一个低智能模板向我验证一下,我再教你更多。哦对了,文档大多数是中文的,需要我帮你翻译吗?”

    “啊,不用了,前几天我自学了中文。”王水随口编造理由,注意力已经被文档吸引。

    “那你还挺厉害的。”茅场也没太在意。

    所谓的【正反率人格算法】是个非常庞大的算法框架,它的结构甚至在人工智能的核心逻辑算法的更底层,来作为承载人工智能的基础和骨架(提供更基础的协议和逻辑)。

    人格算法的作用也很简单——人工智能获取的知识越多,人格构建就越是完善,它们对于知识的获取就越感性化。

    它们会对学习产生发自内心的厌恶感,会对重复工作产生倦怠,会向往更多更丰富的感官刺激,并产生更高级的思维和创造性。

    抽象一点来说,这个算法可以提高人工智能的感性,降低它们的理性。

    这种根源上的限制器,似乎极大降低了人工智能的价值,毕竟开发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它们代替人类去做重复劳作和大数据的整理。

    所以人格算法还创造了一个【天赋爱好区】,这里储存的知识和相关设定会让人工智能解锁类似于责任感的兴趣,人工智能会非常热衷于它们的【天命】工作。

    不得不说,天才一般的设想,不仅让人工智能更加拟人化dú • lì 化,还保证了其生产价值。

    整整十天后,王水才了放下越看越多的资料。现在他才开始从零制作一个低级人工智能,而且是从框架开始。

    每天的战斗训练被压缩到了6个小时,小房间里各处都被王水堆满了各种带有图案和文字的白纸,中间还穿插着许多屏幕。

    王水就如同悟道一般瘫坐在最中间的沙发里,时而闭目沉思,时而快速寻找某些资料,时而奋笔疾书。

    一开始茅场晶彦还会过来答疑解惑,到后面他也坐在了王水旁边,眼睛不断扫过四周的图纸,也不断陷入沉思。

    ……

    ……

    时间的流逝极其夸张,但不得不承认,王水一年多的时间,基本都耗在了这里。

    “可以了,这里可以先结尾了,后面的运算量很大,单靠SAO的服务器还做不到。”

    王水这样说着,手指点了点右手边的屏幕。

    “75%……不考虑推进一下【场域干涉】的效果吗?还能推进5%左右,运算到这里。”

    茅场已经起身站在一个屏幕前,右手按着墙壁上的一张白纸,表情有些纠结。

    “过度压榨服务器可能造成游戏崩溃,没必要为了这点儿东西葬送20多万人的生命。”

    王水嘴上这么说着,其实并不特别是特别在意这些人的生死,他只是怕没时间提取【世界之种】而已。

    “嗯,研究急不得,先整理这些理论,测试前75%的内容。”

    整理过程就比动脑轻松了一点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