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

    其实,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即网络只是文学的一个传播途径。除此之外,它在文学世界中基本上什么也不是。所以,在创作时,无论是网络作家还是传统作家,都要遵循作家的补研与打磨原则,我们在脑中形成的书只是一块尚未打磨的玉,要在制作过程中不断用妙词把它打磨成型,写完之后再决定是传到网上还是写到纸上。

    网络文学是新时代的产儿,我们必须要认同它的存在——即认同文学传播由纸质化向网络化转变的趋势,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规范它的发展,防止不正风气及扭曲价值观的传播,以及个人主义至上观定的浸透。我希望,首先,国家要开发出官方正式网文平台,这个平台必须要由国家全权控制,所有的网文都要以此为核心,来增强网络文学的向心力与爱国性,同时这个平台也要具有最高权威和最多读者。其次,相关机构也要加强对网文作家的培训,必要时

    2022.11.6

    可设立考核机制,必须建立一支写作能力优秀的网络作家队伍。对于破坏网络风气的应以无情手段打击,必要时可通过法律来伸张正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希望广大读书者能扔下浮躁,能静下心来,沉下气来阅读,不一定要读得慢,但一定要读得入神,一定要用一种恭敬的态度去读书,书会给予你启发。

    2022.11.13.

    3、坚持写内涵之文,不做表层浅薄工夫。

    文章是用来干什么的?小文章是用来表现作者情感切,大文章主要是用来表现时代特征,文学视角无论是大还是小,一律都要有内涵,即文章要有深度。就像做饭菜一样,没人愿意光吃馒头(除个别情况外)。作家在进行创作时,不能光是在表层工夫下使劲,比如男主叫什么,封皮画什么,男主要开什么挂…我希望广大文学创作者在创作时应该脑子和手同时发力,脑在思考这篇文章或作品的意义与内涵,手要寻求一种合适的表达手法与机巧,这跟做菜有点像——厨师做菜不仅要考虑菜的味道,还要考虑菜的营养,至于外相——那是在基于营利目的时才会在学的东西。

    当下中国文学发展面临浅薄化的危机,主要表现为阅读上的浅薄——很多人把书看完一遍之后就不再看了。这主要分为两点原因,一是阅读主体的浅薄化,这是我们在前面已经提过了,二则是书籍的浅薄化,前面略有涉及,在这里要做一下补充,现在无论是实体书还是网络书,作家们都普遍以利益为目的,他们追求的是效率,追求速度,他们是快速化,即时化阅读,思想的深度不断淡化,文艺表现技巧不断庸俗化,这种趋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他们把小说当作了消遣和娱乐物,即他们眼中小说和游戏差不多是一种东西,无论是名著还是热作,一律看完过瘾后就扔,什么也没得到,单单快乐了一把。一些作者积极迎合人们的这种心思,现在的作品除了让人哭或者让人笑之外已经丧失了它拥有的一切功能,天啊,只要我们对那些作品进行深化分析和解析,就会发现它讲得什么也不是,没有一点营养,它除了讲了这个事外没有传达出任何积极的有价值的东西,好像,在浪费笔水?哦,馒头人们不喜欢吃,那就给它印个可爱图案吧!你看人们多喜欢啊,吃完就走哭哭啼啼赞不绝口。

    个人创作问题分析.1.0

    (2021.8-2021.11时期创作反思)

    1、部分情节与人物性格不符;

    2、部分情节表达不佳;

    3.人物性格把握不够;

    4、创作热情不高;

    5.分析情节发展不准,个人化现象严重;

    6.人物之间的矛盾分析不够深入;

    7.语言描写不佳;

    8.体现社会背景不够时代化;

    9.心理描写及个人心理转化过程描写不够;

    10.主题不明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